徐彦枢信神所言 趋吉避凶

作者:感恩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唐朝末年,有一位大臣名叫徐彦枢,在他的身上曾发生过一桩神奇的事件。

在晚唐宣宗大中末年的中元节那天夜晚,徐彦枢正在坊曲间观灯游玩。夜深了,他忽然看见有一个人走了过来,向他作揖问好,并和他同行一起观灯。

他一边走着一边对徐彦枢说:“您是贵人呀!所以我才对您说这番话。以后你哥哥徐彦若会成为朝廷中辅佐皇帝的宰辅,但是您一定要记住,那时你要到远离京城长安五千里之外的地方,才能保住平安。”

他们俩人一边说话一边走,等走到一个小巷口时,那人对徐彦枢说:“我在此巷居住,他日可以来拜访我。”随后,他们就分路而走各自回家了。

经过了十余日,徐彦枢终于有空到那小巷处寻访。可一进小巷,他就发现并无人居,又走了十几步发觉前面有座小庙,进去一看,里面供奉的神正是中元节当晚所遇到的那人,而且那神像的表情好像正在对他微笑一样。

顿时徐彦枢恍然大悟,那天晚上自己遇到的就是这位神灵啊!从此,他更是牢牢的记住神灵的警告。

时光飞逝,转眼过了大约四十年,到了唐昭宗的光化年间了。晚唐之时,曾创造辉煌的大唐王朝早已没落,又经过了黄巢之乱国力衰微。在朝廷,宦官控制朝政;在地方上,藩镇割据蔑视皇权。唐昭宗虽然想有一番作为,可无奈此时已经无力回天。

而此时,徐彦枢的哥哥真的像神所预言的成了宰辅,而徐彦枢自己也当了左谏议大夫。徐彦枢没有忘记神的警告,知道不久就有大灾难到来,只有远走才能平安。

徐彦枢直接就对哥哥说:“皇帝无权,宦官当道,天下四方,豪杰并立,看上去唯有广南一代还比较好,我请求去广州,哥哥你也要小心啊!”他哥哥也认同他的看法,于是在哥哥的帮助下,徐彦枢果然被派到广州去了。不久,徐彦枢的哥哥徐彦若也来到了岭南。

徐彦枢走后不久,由于权力争夺,宦官们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将唐昭宗关在少阳院,为了防止唐昭宗逃跑,还熔铁浇在锁上,每日的饭食则从墙根挖的小洞送进去。这就给了窥视皇权的野心家们以绝佳的借口。

大将朱温于光化四年(公元901年)起兵进入长安拥立唐昭宗。不久大宦官韩全诲又和朱温产生了矛盾,朱温领兵进攻长安,讨伐韩全诲。在这种情况下,长安城几次三番的遭遇兵灾,官员、百姓惨不忍睹。

最后唐昭宗又落到了朱温手里,唐昭宗和他身边所有的侍从官员后来全部被朱温杀害,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而此时徐彦枢和哥哥徐彦若却能在岭南获得平安,并在那里安享晚年,终获善终。

看了这个故事,不禁为徐彦枢听从神灵警告,最终免遭祸患而高兴。

资料来源:《中朝故事》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祭祀是中国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中记载︰“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左传》中也说:“祀,国之大事也。”就是说,国家所征的税赋,都是用于祭祀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祭祀是敬天地,不忘先祖的重要表现。
  • 古语云:“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意思是被称为善人的人,人人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富贵属于他,各种邪魔远离他,神灵会保护他,凡是他想做的事一定会成功。
  • 神州华夏是神传的文化,对神佛的敬仰贯穿着整个五千年的历史。纵观中华历史上仁德之君,无不敬天顺道,对修炼人也非常敬重;老百姓普遍信奉神佛,相信天理,遵守神给人定下的生存准则,相信因果。而那些谤佛的人都没有善果,历史上记载的最有名的就是三武一宗灭佛造成的灾难,不仅百姓受苦,灭佛者也都遭到果报。
  • 《名贤集》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这话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命运的诠释。不管是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盖莫能外。就拿灭商兴周的姜子牙来说也是这样,时运不济时卖面贩猪都赔本,时运通达时出将入相何等风光。
  • 佛像、圣像显灵的神迹古今皆有传闻,有发现说神像显神迹是对人间灾难的预警。最近澳洲男子在教堂中亲见的圣玛利亚像显灵祷告神迹再次引起热议。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