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排列三开奖直播官网-排列三开奖直播开户-排列三开奖直播注册

少年王羲之 机智避杀机

作者:智仁
font print 人气: 2013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代书圣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后世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刻苦学书,才艺盖世的动人故事。其实,王羲之不仅勤勉好学、行文晓畅,还少年大器智慧过人。

话说王羲之不满十岁时,由于他聪明伶俐,天资活泼,因此很受大将军王敦的疼爱。王敦常常将其带到军营中,玩累了就让他睡在军帐内。

有一天,与大将军王敦同睡于军帐中的王羲之尚未起床,王敦就早已起身梳洗完毕,走出了军帐。过了一会,只见铠曹参军钱凤神秘地走进来,并走到王敦身边。钱凤乃王敦心腹之人,此时来参见大将军,肯定有要事禀报。

王敦会意,立刻挥手支开身旁的随从,独自与钱凤悄悄地商议起事情来。

原来,这位手握军权,权倾一时的大将军王敦,此时已有二心图谋造反。他和心腹钱凤躲在室中私下商议的正是起兵谋反的事。他们只当室中别无他人,完全忘记了那个深受大将军宠爱的孩童王羲之此时还正睡在营帐中。

不久王羲之睡醒了,身旁已不见将军王敦的身影,只听到室内有低低的说话声。

懂得军旅生活的王羲之,知道此时不宜打扰。但出于好奇心,他依然静静地躺在床上,静听室内的谈话。王敦和钱凤依然在低声商谈着起兵谋反的事情。

王羲之大吃一惊,虽然,他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但受家庭环境的薰染及从王敦、钱凤谈话中得知,起兵谋反、图谋不轨之事实属关系重大,牵涉到身家性命是泄漏不得。此时,若室中二人发现自己谈话内容已被他偷听,自己哪有活命的可能?

(Fotolia)

如果这时候起床,肯定不行,必然要引起二人的怀疑;不起床就这么躺着吗?倘若他们发现自己的存在,自己依然会受到怀疑难保活命。看来,要想逃过这一关保住性命,必须得赶紧想个办法才行。

事不宜迟,稍有差错,就可能危及身家性命。王羲之急中生智,他立即悄悄地将手伸入口中,用手指使劲地抠动了几下喉咙,一股涎水便涌出口来。

王羲之迅速将口中吐出的涎水涂到嘴角、脸上及被褥上,然后假装熟睡的样子,依然躺在那里。行事诡秘的王敦和钱凤也很机警,他们依旧是边谈边注意周围的动静。

“糟了,我们的谈话可能已经被人听到了!”事情讨论到一半时,王敦突然想到王羲之尚在帐中,还没有起来。

“什么?有人?谁?”钱凤大惊失色。王敦就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简短地向钱凤耳语了几句。钱凤顿起杀机:“大将军,事关身家性命,泄密必将自焚。事已至此,别无选择,我们必得杀之灭口。”

“对!已经不得不如此了!”二人迅速扑向睡帐一把掀开账子,只见王羲之正香甜地睡在床上,口中流出的涎水淌得到处都是,看来,他睡得正酣。王、钱二人不由地相视点头,各自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孩子还什么都不知道,二人便退了出去。

王羲之以自己的机智,幸运地躲过一劫。后来,当人们听说王羲之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莫不称赞其才智过人,富有智谋。@*

资料来源:《世说新语.假谲》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学,又精通武艺,参加童子考试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归。知府张化鹏喜欢他的才学,特拔举他文试第一,他又去应武试,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认为他入京城学校不成问题。
  • 丘处机得道法后,一路云游乞讨来到了陕西宝鸡磻溪。他在那儿开掘一洞穴作为居所,名为长春洞。他在此洞内清修,日夜打坐,几乎没有一点日用品,饿了便出去讨口饭吃,冬天常常饥寒交迫。他在磻溪苦修六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件破蓑衣,人称“蓑衣先生”。
  • 《名贤集》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这话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命运的诠释。不管是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盖莫能外。就拿灭商兴周的姜子牙来说也是这样,时运不济时卖面贩猪都赔本,时运通达时出将入相何等风光。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