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孙思邈奇遇善行 善果如影随形

作者:童心
font print 人气: 916
【字号】    
   标签: tags: , ,

《名贤集》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这话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命运的诠释。不管是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盖莫能外。就拿灭商兴周的姜子牙来说也是这样,时运不济时卖面贩猪都赔本,时运通达时出将入相何等风光。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广受人民尊重的神医叫孙思邈,他的经历事迹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孙思邈在高山随师学医多年,因为学得勤奋刻苦,加之人品医德深得师父赞许,所以尽得师父真传。临下山辞别师父时,师父谆谆告诫他:“人间的事皆有定数,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消磨了济世救人的愿望,相信你更不会做出败德害人、有辱师门的事来。初衷不改,必有大成。”

孙思邈含泪拜别师父下山之后,谨遵师父的教诲,全心全意的给人们看病。但事与愿违,不管他走到哪里,不但治不好病,而且一出手病人就死。人们指责、谩骂他,后来简直像躲避瘟疫一样赶走他。他不但要忍受风餐路宿的苦难,更要承受人们风刀霜剑的折辱。

有一天,他终于承受不住了,便含泪回山向师父一诉苦衷,师父没有责备他,只是慈祥的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所受的苦我都知道,但这只是个过程,等你时来运转的时候一切都会改观。不要灰心,你的草鞋长到八斤半的时候就好了。”

一针救两命 草鞋神医

(Fotolia)

孙思邈再次拜别师父下山,同样又经历了以往的遭遇,但他不灰心、不气馁,在苦难中激励自己。有一天他穿行在一个涝泥塘子里,把草鞋几乎都拽碎了,好不容易走出塘子,倚在一棵大树旁用揉韧的草编穿捆绑草鞋,完事之后一看草鞋又肥又重,没办法也只好穿在脚上。

过不多时, 忽然一队送殡的伴着哭声经过这里,而抬的棺材里还往外滴着血。孙思邈走过去仔细观察一下血迹,心里顿时明白人还有救。所以就追上去高喊:“站住!站住!人还有救,人还有救……”

人们先还以为他是个疯子在说胡话,他让人们把棺材放下,人们就更不听他的了。因为当地有个习俗,出殡途中放下棺材不吉利。没办法,他只好边随着走边说:“人是难产死的对不对?不但孩子没生下来,大人也流血不止疼死了,直到入棺出殡还滴着血。这人还有救,赶快放下棺材,不然就来不及了。”

人们听他说得全都对,就像亲眼看见了一样准,所以便放下棺材,打开棺材让他治。孙思邈拿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扎了进去,时间不长,便听见产妇“啊”的一声醒了过来,众人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正在这时,又传出了孩子的清脆哭声,大人和孩子都得救啦!人们几乎欢呼跳跃起来。

自此以后,一根银针救二命的事迹被人们广泛传为佳话。

人们简直像奉神明般地把孙思邈请回家里,全家人是谢了又谢,拜了又拜,不知道怎样盛情款待才能报答这救命之恩。

第二天,孙思邈执意要走,全家人苦留不住。送一些银钱作谢礼他也坚拒不收,只收下了一双新鞋。产妇的丈夫想把旧草鞋扔掉,孙思邈却怎么也舍不得,找秤量了量正好八斤半。

自此,他更坚信师父的话,普救世人于疾病痛苦之中。说来也神奇,从此看病真是手到病除。当然“草鞋神医”的神迹也越传越广。

老虎通人性 赠药中至宝报恩

(王嘉益/大纪元)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一座高山的独一小路上行走,抬头一看,一只老虎挡住去路。要逃跑已来不及了,只能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没想到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而是半跪两条前腿,连连给孙思邈叩头,然后又张开大口给他看。

孙思邈看到老虎瘦骨嶙峋的身形,又看到老虎的这些超常的举动,他断定老虎是生了病来找他看病。

孙思邈大着胆子上前去看,只见老虎的咽喉处肿胀厉害,细看有一根骨刺横扎在咽喉上下两端,他不顾危险用一根铁棍把虎嘴支住,防止治疗时它因疼痛而咬下造成伤害。然后拔出骨刺,割除烂肉,上上药,取下铁棍。老虎掉转头跑走了,孙思邈并不介意它的失礼举动,只是如释重负般地笑笑。

这座山太大了,用了半天时间才来到山脚下。正走着,又见一只老虎迎面跑来,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老虎已跑到面前,放下嘴里叼着的东西,连连给他点头,然后几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他拿起老虎放下的东西一看,原来是鹿胎膏,这可以说是药中至宝,打着灯笼也难寻的治病瑰宝。直到这时他才相信老虎是通人性的动物,也懂得如何报恩。

巨龙挡洪水急救命

(Fotolia)

又有一天,孙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天降倾盆大雨。接着随着一声大响,一条巨龙落在面前。他简直被这意外的场面惊呆了,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巨龙便探着头张着嘴,用一只龙爪指着自己的嘴让他看。

这时已风停雨住,他双手把住龙头,往嘴里仔细看去,见咽喉处有一个馒头般大小的肿块,并且已开始溃烂。他决定立即实施手术,先用铁棍支住龙嘴,再用刀子割除烂肉,然后上药取下铁棍。

巨龙上下张了张口,感觉好多了,向他点了点头。又一阵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巨龙借着雨势,驾起云雾腾空而去。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孙思邈来到一条河边,发现河水清可见底,也就是半尺来深的水,但河面很宽,足有二里地远近。他挽起裤子,脱下鞋开始淌水过河。正走到河中心,突见上游排山倒海般的洪水滚滚而来,前跑后奔都远远来不及了。

他像泥塑木雕般的站在那里忘了迈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耳边听到惊天的一声巨响,一条巨龙横在河流上游,水不断地往上涨,却不见往下流。他这时已来不及多想,赶紧跌跌撞撞地跑到河对面高岸上。

这时他向“龙挡坝”处一看,水简直像小山一样高。忽然,巨龙借着水势一跃而起,激起冲天巨浪一泻千里地向下游冲去。他倒吸一口凉气,想到是因自己救龙一难,龙反救自己一命,为善之报真是如影随形啊!

综观上文可知:运有困顿、通达之变,重在困境时能始终秉持德信,后来方能致通达之境;行有善恶之分,贵在能持善不改,如此则善果必佳。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批把条》中提到:“琵琶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说明了琵琶的形制与天地人、阴阳五行以及季节是相对应的。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学,又精通武艺,参加童子考试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归。知府张化鹏喜欢他的才学,特拔举他文试第一,他又去应武试,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认为他入京城学校不成问题。
  • 唐至德二年(757),王常进终南山正好遇见大风雨,只好在山中过夜。半夜雨停了,月白风清。王常望天感叹说:“我想治国安邦,手里却没有丝毫权力,也没有任何资助;我想救天下饥寒的人,自己却缺衣少食。看来说什么神灵佑护好心的人,纯属胡说啊!”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