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福州地区有位姓章的秀才,他才情过人,下笔千言皆能感人心脾,而且精通琴艺,不过后来他却自号“焚琴子”,且不再弹琴了。以下就是后人对他琴艺的记载。
章秀才曾跟惠州的和尚上振学习弹琴,尽得其音节之妙,遂告别老师,带着琴回到了福州。当地的达官贵人听说他的琴艺精妙,纷纷争先恐后的邀请他,听他弹琴;也有拜他为师的,虽然学得也不错,但始终还是不如他。
一次,有个将军从满州来,驻防福州。将军嗜好听琴,听说章秀才的大名后,便用厚礼请他去弹琴。章秀才来到将军府上,将军居上坐,在旁边放了个座位让他坐。
章秀才怒目看着将军说:“我博通万卷书,而你只知道在马上操刀弄箭。我难道是你手下的一个小兵吗?为什么不以宾客礼节对待我,却让我屈于下座,我不能弹琴了!”说着,就迈步而出。
将军感到很惭愧,忙走下座位向他道歉,一再让他留下,并请他到上座。章秀才于是开始弹起琴来。
他的琴声一响将军就连声叫好,其身边的人也无不洗耳恭听。然而,章秀才却察觉到琴声中有一股凄怆肃杀之意。章秀才说:“琴声,是天下最悦耳的。我今弹奏的是鸾凤和鸣声,而枝上无螳螂捕蝉,而弦中忽有西北肃杀声,这是为什么?难道军队中将有什么紧急情况吗?”
弹完琴,三军将士皆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还痛哭流涕。章秀才举杯狂饮了一顿,也大放悲声,随后就上马离开了。将军赠给他许多金银,他分毫未取就这么走了。后来,将军所率领的军队在福建海澄吃了个大败仗。
章秀才在福州的声望很高,被人们誉为“琴师”,即使是江浙一带也名震遐迩。然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对他却不敬重,不过章秀才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叫他去弹琴,他一般也不去;就是去了也不多停留。
他最喜欢的一个童子叫金兰。金兰也善弹琴,独得其真传,被章秀才视为他在琴道上的知音与传人。
金兰常常背着个诗囊跟随着章秀才到处云游,章秀才偶有诗作,金兰就帮他记下放在诗囊中。有客人来访,章秀才若是不在家,金兰就替他款待,并把他的诗拿给客人看。
章秀才与妻子陈氏关系和睦,陈氏比他小十几岁,颇知书达理也嗜好听琴,章秀才常为她弹琴。
一天,章秀才正为妻子弹《别鹄离鸾》之曲。弹了一会儿,焚琴子便叹息说:“琴音和悦,然而第七弦无故忽绝,当有夭折之事应在年少而聪明者的身上。”几天后,金兰就死去了。章秀才抚摸着他的尸体不胜悲伤,口吐鲜血悲叹道:“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终生不再弹奏,并从此自号为“焚琴子”。
资料来源:《虞初新志》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