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子章秀才

作者:云开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初年,福州地区有位姓章的秀才,他才情过人,下笔千言皆能感人心脾,而且精通琴艺,不过后来他却自号“焚琴子”,且不再弹琴了。以下就是后人对他琴艺的记载。

章秀才曾跟惠州的和尚上振学习弹琴,尽得其音节之妙,遂告别老师,带着琴回到了福州。当地的达官贵人听说他的琴艺精妙,纷纷争先恐后的邀请他,听他弹琴;也有拜他为师的,虽然学得也不错,但始终还是不如他。

一次,有个将军从满州来,驻防福州。将军嗜好听琴,听说章秀才的大名后,便用厚礼请他去弹琴。章秀才来到将军府上,将军居上坐,在旁边放了个座位让他坐。

章秀才怒目看着将军说:“我博通万卷书,而你只知道在马上操刀弄箭。我难道是你手下的一个小兵吗?为什么不以宾客礼节对待我,却让我屈于下座,我不能弹琴了!”说着,就迈步而出。

将军感到很惭愧,忙走下座位向他道歉,一再让他留下,并请他到上座。章秀才于是开始弹起琴来。

他的琴声一响将军就连声叫好,其身边的人也无不洗耳恭听。然而,章秀才却察觉到琴声中有一股凄怆肃杀之意。章秀才说:“琴声,是天下最悦耳的。我今弹奏的是鸾凤和鸣声,而枝上无螳螂捕蝉,而弦中忽有西北肃杀声,这是为什么?难道军队中将有什么紧急情况吗?”

弹完琴,三军将士皆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还痛哭流涕。章秀才举杯狂饮了一顿,也大放悲声,随后就上马离开了。将军赠给他许多金银,他分毫未取就这么走了。后来,将军所率领的军队在福建海澄吃了个大败仗。

章秀才在福州的声望很高,被人们誉为“琴师”,即使是江浙一带也名震遐迩。然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对他却不敬重,不过章秀才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叫他去弹琴,他一般也不去;就是去了也不多停留。

他最喜欢的一个童子叫金兰。金兰也善弹琴,独得其真传,被章秀才视为他在琴道上的知音与传人。

金兰常常背着个诗囊跟随着章秀才到处云游,章秀才偶有诗作,金兰就帮他记下放在诗囊中。有客人来访,章秀才若是不在家,金兰就替他款待,并把他的诗拿给客人看。

章秀才与妻子陈氏关系和睦,陈氏比他小十几岁,颇知书达理也嗜好听琴,章秀才常为她弹琴。

一天,章秀才正为妻子弹《别鹄离鸾》之曲。弹了一会儿,焚琴子便叹息说:“琴音和悦,然而第七弦无故忽绝,当有夭折之事应在年少而聪明者的身上。”几天后,金兰就死去了。章秀才抚摸着他的尸体不胜悲伤,口吐鲜血悲叹道:“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终生不再弹奏,并从此自号为“焚琴子”。

资料来源:《虞初新志》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尚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意思是说顺着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灾殃,这就像影子随形、声音有回响一样。
  • 棋的文化,也是神传的文化。相传起源于尧舜之时,晋朝张华在《博物志》中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 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凡眼泪的问题大都与肝有关。迎风流泪,是肝气的收敛不足;泪眼汪汪,不但是肝收敛功能不好,更是肺气不足,无法通畅水道的缘故,也有些是泪囊阻塞;干眼症,是肝血不足,又阳气虚所致。
  • 现在世界上音乐学院的声乐教育,基本上教的是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美声唱法。而在中国古代,有比这种美声唱法更好的声乐技术。
  • 相传老子气质禀赋与众不同,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他历经文王、武王时期,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和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老子受牵连而被罢免官职。老子深感人世的险恶,便“自隐无名”,流落四方。
  • 宁国县当地有座名山叫高峰山,山上有座寺庙,庙里有几十名僧人,主持是个叫太元的方丈。太元方丈有一过人之处,就是他精通音律,琴声超凡脱俗,摄人心魄,惊天地,泣鬼神。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