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分析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
现代散文

笔尖下的心灵的缠绕

写作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必须将整个人的心智投入的内里心灵运作。

绞尽脑汁,沥尽肝胆经常被用来形容作家所消耗的精神和心力。在形成的过程中,那种环绕不去的字句、情境,会在无缘由的情况下,不断的、一再的浮现在脑海中,甚至在筷子、碗盘、轮胎、鞋子中跳跃,在清醒或梦中漫游,让人时时都浸溺在一种战斗的预备中。

像是“推敲”的故事里,“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到底是那个的情境较佳,唐朝诗人贾岛费尽心思,仍然是推敲又推敲。

对于“推敲”,我先是认为“推”比“敲”的意境好,因为在夜深人静的月夜下,“敲”会打破深夜得宁静。可是在一次偶然经验中,我发现了“敲”似乎有着更深一层的境界。在夜半里不得其门而入,推又推不开,敲又怕吵醒人,尤其怕吵醒师父,可知老人家浅眠,半夜醒了过来就不容易再入睡,所以这时候要敲却又必须敲到让会来开门的师兄弟听到又不会吵醒师父,这敲必须是“闷敲”,只能有低沉的震动声,不能有一丝的高亢尖锐,所以如何敲到“师兄弟有感觉,师父不会察觉”,可真的是让人费尽心思。此时我又认为“敲”字更有意思,因为进入了感性的情境。

  

这样的历经形成也成型了,却久久无法定型,这种跨越日夜时空的和思想和文句的搏斗,虽然是一种心灵的缠绕,然而这就是写作的乐趣。

我写“李白思乡 我相思”这首歌的时候也遭遇到类似的挑战。起念是想到一个有趣的题目:“心甘情愿的失眠”,于是写了一首歌“享受失眠的滋味”,由于歌词中将“相思”形容成“深夜的咖啡”,于是将歌名改为“深夜的咖啡”,这样感觉比较有文艺的气息。过了一阵子,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因为歌词里面有一句“让我守不住向你飞奔的灵魂,同样是床前明月光,李白思乡,我却是相思”,心头起了一个波动,就将李白的“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谱上音符编成歌曲,做为开歌的前曲和尾曲(尾曲将诗改了一句,“低头思故乡”改为“低头想着你”)。

二年前的母亲节,我写了一副对联“足未启步,心已走到故乡边;人未抵家,耳已听母唤儿声。”灵感又起,思亲和思乡是相关联的一个浸存在心头的情感,我认为这副对联很适合这首歌,所以就将它编了进去,做为起唱前的口白念诗。整首歌先念对联,再唱诗,再唱歌,再唱诗,成了文学与歌曲的混合体。进行到这里,歌名“深夜的咖啡”已经无法容纳下这样澎湃饱涨的内涵了,所以就将歌名改为“李白思乡 我相思”,整首歌至此定稿定案。

可知这一首歌从动念起稿到定稿定案花了多长的时间?四年多。

  

一个婴孩,长到了四岁,那可是“趴趴走”(台语,四处跑)了。当然不是每天都在想这首歌,而是这首歌已是放在心上了,因此让人在一些感受里或情境中,就会不自禁的“推敲”了起来。就像是我前面说的,写作是一种心灵的缠绕。

不知道您是否真正的爱恋过一个人,如果有过,应该可以了解到缠绕是如何的缠绕,乐趣是怎样的乐趣。爱上写作的人就是经常的在笔尖下享受这样的心甘情愿的痛苦和甜蜜。

附注:

这篇文章的标题,可也改了三次,“形成与成型”,“思想和文句的搏斗是心灵的缠绕”,“笔尖下的心灵的缠绕”。下题目之后,往往会随着文章的进行而改变标题,尤其是出现了可以当作标题的字句时,因此这是顺其自然的必然过程。

其实三个标题的变换的时间有其脉络可循,是随着文章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的推进而改变。而这也是创作和考试的不同,考试不能改题目,创作是爱怎么改就怎么改,自心自在无罣碍!

附歌词:〔文艺的歌声〕  

李白思乡 我相思 高达宏 词曲

C4/4 感性抒情

  “足未启步 心已走到故乡边

   人未抵家 耳已听母唤儿声”,

〔前曲〕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本曲〕

我为了你 彻夜无法入睡  

坐在床沿 享受相思失眠的滋味   

深夜怎有 这样一杯 甜甜 苦苦 涩涩的咖啡

使我守不住 向你飞奔的灵魂    

同样的床前明月光 李白思乡 我却是相思    

深夜怎有 这样一杯  甜甜 苦苦 涩涩的咖啡                   

让我深夜 享受相思失眠的滋味    

〔尾曲〕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想着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