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逸事:意尽则止
唐朝选拔进士时,不考作文,而是以诗取士。这种应试的诗,要求很严格,限定用韵。曾规定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至少也要写四韵(八句)。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有一年,考官出了一个《终南望余雪》的考题,要求按以上规定,做诗一首。考生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依韵作诗。
其中,有一个名叫祖咏的考生,他打破了规矩,只写了以下四句: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祖咏将答卷交给考官后,考官认为不符合规定,问他:“为什么不按规定写作?”
祖咏回答说:“意尽。”(即“意尽则止”,不愿加写一字)
考官要他按规定,重作一首,并说:“不重作,就不录取。”
祖咏说:“我宁可不录取,也不多添一个字。”
后来,祖咏不重写,果然未被录取。但这首不合唐代选拔进士规定的四句诗,却成了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
祖咏尊重人格,淡化功名利禄,受到人们的敬重。@
责任编辑:林芳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