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里的秘密

作者:萧新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85
【字号】    
   标签: tags:

晋朝时,天门郡(在今湖南省境内)境内,有一个地方到处都是高山深谷,悬崖峭壁,自然环境非常险恶。当有人从这里的山下经过时,忽然就会飞升到高高的树顶,远远望去,好像飞仙升腾,但不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

人们以为那人是升天成仙了,因此便称这个地方为“仙谷”。于是有些渴望羽化成仙的人便来到这仙谷中,沐浴全身以求飞升成仙。这座仙谷也都满足这些梦想成仙之人的愿望,让他们飞到树上成了仙。

仙谷附近山村中有个聪明而胆大的青年农夫,他从不到仙谷也没有成仙的梦想。相反,这位青年农夫很有见识,他不认为在仙谷中飞升的人是成仙,他怀疑山谷中是有什么妖怪作祟,他要把“升仙”的事探个水落石出。

于是,他把一块又大又重的石头拴在自己身上,又带一只狗走进仙谷中,过了不久,只见那只狗向空中飞去。青年也觉得身子要往上飞,只因被身上大石头拉着才没飞起来。他好像弄明白仙谷的秘密,于是离开山谷回到村中,把他这次进入仙谷所经历的情况告诉村人,村人听了都感到很惊奇。

这个青年农夫决定靠大家的力量除掉仙谷中的怪物,他召集几十名身强力壮的青年农夫,让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弓箭,手持木棒和大斧,跟他一起上山,用木棒打山上的草,用大斧砍山上的树木,然后一齐登上山顶观察四周的情况。

不一会儿,他们发现远处有一条几十丈长的怪蟒在爬行,它的身子粗得能装进人,它张开血盆大口,足有一丈多宽。青年农夫们见了这条怪蟒,就一齐张弓搭箭向它射去,怪蟒终于被乱箭射死。农夫们一齐来到怪蟒跟前,发现有一堆堆的死人骨头。

大家这才意识到,从前飞到树上最后失踪的人,都是被这条怪蟒用口吸到半空中,然后再吃掉。怪蟒被射死后,再没有人在山谷中飞升了,也没有人称这山谷为仙谷了。@*

资料来源:晋.张华《博物志》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诜于神龙年间告老还乡后,时常炮制药物济世救人,年纪虽大却仍力如壮年,因此有人问他如何保养的,孟诜回答:“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众人听后颇为信服。
  • 从溺死鬼到大富翁,关键时刻的善恶一念,对自己命运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
  • 清人汪道鼎述说:许玉年先生,是我的伯母舅。他学问渊博,能诗会画,性格耿直无城府,急人之难唯恐不及,尤其爱才,见别人有一点长处赞不绝口。
  • 明朝万历年间,永平县有位孝子为人做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