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茶文化

文人茶趣:白居易种茶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品茗专家。白居易终生离不开茶,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睡饮茶、醒后饮茶、酒后饮茶、生病时还是索茶,一天从早到晚茶不离口。他一生嗜茶,所以自称是个“别茶人”。

唐宪宗元和十年,发生宰相武元衡被谋刺事件,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出于义愤,立刻上疏急请朝廷缉捕凶贼,因而被指责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所以把他贬到江州去当司马。

传说白居易任职江州司马期间,郁郁不得志,故终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以解心头之闷。有一年秋天,白居易游览庐山,来到东、西二林寺间的香炉峰下,见了云水泉石、鸟语花香,景色绝美、天下第一,如此幽雅美景使他流连忘返。于是,他就在翠竹丛中找了间茅屋暂住。

茅屋主人是位鹤发童颜种茶的古稀老翁,他见是江州司马白居易来借宿,自然是满心欢喜,以客礼相迎。于是老翁从木箱拿出一个竹筒,小心翼翼地拔开木塞,倒出一小撮茶叶为他沏茶。白居易小口啜饮,顿时惊呼:“好茶!请问老伯这是什么茶?”

老翁回答:“这叫‘五老洞云雾茶’,它的来历挺有趣哩!”于是,老翁边泡茶边向白居易说起五老洞云雾茶的来历:

多年以前,庐山有座茶寨,寨子里住着五位老人以种茶为生。老人们都只有一个独生儿子,成年后也都各自娶了媳妇。五位老人日出上山种茶,日落下山回家,日日辛勤工作,收成的茶叶又多又好,赶集时都能卖到好价钱,日子过得挺安稳。

渐渐地五位茶农年纪大了,不能再上山种茶了,儿媳妇们就开始嫌弃他们,经常不给饭吃,冷言冷语对待,最后还把他们赶出家门。五位老人于是结伴来到山顶的一个山洞住下,并在洞外山坡上开辟了一片茶园。不久,茶园就长成了一片苍翠的茶林,老人们感慨地说:“世上只有负心的人,没有负心的庄稼!”

原来,这里终年云雾笼罩,水汽充足,气候湿润,产出的茶叶清香味醇并能治病,每年都有许多外地茶商用粮食来换取他们的茶叶,五位茶农自然生活愉快,又天天喝这种茶,身体不仅比以前硬朗,气色更是越来越红润。

五位儿媳妇听说他们的公公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变得年轻了,心里十分惊讶,猜想他们一定吃了什么仙草。于是五个儿媳妇结伴上山,走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来到山腰,远望山峰只见五位老人在云雾中采茶,若隐若现,犹如仙家一般。

见此现象,五儿媳妇认为,老人们采茶时总有一团雾气在他们身上绕来绕去,一定是仙气,他们长生不老,想必是受了仙气无疑。她们真是又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回家叫自己的丈夫来占领这片茶园。

丈夫们听了媳妇们的话,就真的上山要霸占那片茶园,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五位儿媳妇由于好吃懒做,不久茶园荒废,一个个也都饿死了。

后来,五位老农活到百岁后才去世,那片茶林却永久保留下来,产茶的山峰叫“五老峰”,老农们住过的山洞叫“五老洞”,种的茶叶叫“云雾茶”。

白居易边听边点头,又端碗喝了口茶,顿觉茶浓、味甘醇,就再问老翁:“都是庐山云雾茶,为什么山下沏的茶味道不及此地?”

老翁笑道:“俗话说的好,红花要有绿叶衬,佳茗需要好水泡。司马大人有所不知,此山中有座招贤寺,寺边下方桥潭有股清泉,清澈甘甜,是上等泉水。好水沏好茶,更是别有风味。因此,用这里的水沏茶当然比山下茶味好。”

白居易和老翁喝茶聊天,再加上感叹自身的境遇,也就萌生想自己种茶饮茶、回归自然的念头,于是请求老翁收他为徒,教他种茶。老翁见他诚心相求,也就答应收他为徒了。

从此,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而居,在香炉峰下遗爱寺旁亲辟园圃,植药种茶,闲暇时吟诗作赋。故有诗云:“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道出了当时闲适失意文人种茶烹茗,乐天安命,自感满足的无穷乐趣。@*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