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白居易种茶

作者︰舒晴
font print 人气: 511
【字号】    
   标签: tags: ,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品茗专家。白居易终生离不开茶,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睡饮茶、醒后饮茶、酒后饮茶、生病时还是索茶,一天从早到晚茶不离口。他一生嗜茶,所以自称是个“别茶人”。

唐宪宗元和十年,发生宰相武元衡被谋刺事件,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白居易出于义愤,立刻上疏急请朝廷缉捕凶贼,因而被指责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所以把他贬到江州去当司马。

传说白居易任职江州司马期间,郁郁不得志,故终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以解心头之闷。有一年秋天,白居易游览庐山,来到东、西二林寺间的香炉峰下,见了云水泉石、鸟语花香,景色绝美、天下第一,如此幽雅美景使他流连忘返。于是,他就在翠竹丛中找了间茅屋暂住。

茅屋主人是位鹤发童颜种茶的古稀老翁,他见是江州司马白居易来借宿,自然是满心欢喜,以客礼相迎。于是老翁从木箱拿出一个竹筒,小心翼翼地拔开木塞,倒出一小撮茶叶为他沏茶。白居易小口啜饮,顿时惊呼:“好茶!请问老伯这是什么茶?”

老翁回答:“这叫‘五老洞云雾茶’,它的来历挺有趣哩!”于是,老翁边泡茶边向白居易说起五老洞云雾茶的来历:

多年以前,庐山有座茶寨,寨子里住着五位老人以种茶为生。老人们都只有一个独生儿子,成年后也都各自娶了媳妇。五位老人日出上山种茶,日落下山回家,日日辛勤工作,收成的茶叶又多又好,赶集时都能卖到好价钱,日子过得挺安稳。

渐渐地五位茶农年纪大了,不能再上山种茶了,儿媳妇们就开始嫌弃他们,经常不给饭吃,冷言冷语对待,最后还把他们赶出家门。五位老人于是结伴来到山顶的一个山洞住下,并在洞外山坡上开辟了一片茶园。不久,茶园就长成了一片苍翠的茶林,老人们感慨地说:“世上只有负心的人,没有负心的庄稼!”

原来,这里终年云雾笼罩,水汽充足,气候湿润,产出的茶叶清香味醇并能治病,每年都有许多外地茶商用粮食来换取他们的茶叶,五位茶农自然生活愉快,又天天喝这种茶,身体不仅比以前硬朗,气色更是越来越红润。

五位儿媳妇听说他们的公公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变得年轻了,心里十分惊讶,猜想他们一定吃了什么仙草。于是五个儿媳妇结伴上山,走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来到山腰,远望山峰只见五位老人在云雾中采茶,若隐若现,犹如仙家一般。

见此现象,五儿媳妇认为,老人们采茶时总有一团雾气在他们身上绕来绕去,一定是仙气,他们长生不老,想必是受了仙气无疑。她们真是又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回家叫自己的丈夫来占领这片茶园。

丈夫们听了媳妇们的话,就真的上山要霸占那片茶园,可是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五位儿媳妇由于好吃懒做,不久茶园荒废,一个个也都饿死了。

后来,五位老农活到百岁后才去世,那片茶林却永久保留下来,产茶的山峰叫“五老峰”,老农们住过的山洞叫“五老洞”,种的茶叶叫“云雾茶”。

白居易边听边点头,又端碗喝了口茶,顿觉茶浓、味甘醇,就再问老翁:“都是庐山云雾茶,为什么山下沏的茶味道不及此地?”

老翁笑道:“俗话说的好,红花要有绿叶衬,佳茗需要好水泡。司马大人有所不知,此山中有座招贤寺,寺边下方桥潭有股清泉,清澈甘甜,是上等泉水。好水沏好茶,更是别有风味。因此,用这里的水沏茶当然比山下茶味好。”

白居易和老翁喝茶聊天,再加上感叹自身的境遇,也就萌生想自己种茶饮茶、回归自然的念头,于是请求老翁收他为徒,教他种茶。老翁见他诚心相求,也就答应收他为徒了。

从此,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而居,在香炉峰下遗爱寺旁亲辟园圃,植药种茶,闲暇时吟诗作赋。故有诗云:“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道出了当时闲适失意文人种茶烹茗,乐天安命,自感满足的无穷乐趣。@*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喝茶文化起源约自中国唐代开始,日本遣唐使与留学僧到中国做交流互动,学习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政治、文化与经济,随着日本传教大师最澄及禅师荣西将茶叶种子及制茶技术带回日本,进而引进中国大陆的茶文化到日本。
  • 说到长寿,总让人想到日本,但今年冠军宝座已经易主,虽然退居第二,也只少冠军0.27岁。日本人注重养生,无论是生活习惯、饮食保养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寿秘诀。抹茶因为具有在禅修时提神醒脑、补充营养的功效,成为禅宗寺院的生活习惯,而成了禅僧长寿之秘。
  • 若有机会与长辈茶友品茗聊天,谈今论古,则更加受益匪浅。有朋友说:喝茶还可以学会做人,我亦深有同感。时常有朋友问我,心目中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二知音,一处风景和一杯清茶,三两句会心之语,神 思共游方外。”
  •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