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奇宝珠“清水珠”

作者:古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37
【字号】    
   标签: tags:

陕西冯翊人严生,家住在汉南。有一次,他到湖北襄阳的岘山去游玩,在山中拾到了一样东西,形状很象一颗弹丸,黑颜色大大的,闪闪发光,看上去通体透明,好似一颗黑水晶。

严生拿去给朋友们看,有人对他说:“这是颗珍珠呀!”严生就把它叫做“弹珠”,放在随身带着的小箱子内,一直带来带去,十分喜爱。

后来,严生到长安去游玩,在春明门遇到一个胡人。那个胡人一见严生,就拦住了他的马头,笑容可掬地对他说:“您的衣袋里有一件珍奇的宝贝,让我看一看吧!”

严生觉得很奇怪,心想我跟他素不相识,他怎么会知道我的衣袋内有宝贝呢?这个胡人的眼力真厉害啊!就下了马,拿出那颗弹珠给他看。

胡人捧着这颗宝珠,高兴得差点要发狂了,他气急说:“这是天下少有的奇珍异宝啊!我愿意出三十万钱的高价向您购买,你就转让给我吧!”

胡人说将“清水珠”放在浑浊的泥水里,一会儿水就变得清清的了。(Fotolia)

严生愈发惊奇起来就问他:“这颗弹珠究竟有什么用处,会值得你出这么高的价钱来买它呢?”

胡人回答说:“我是西域人,要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我们都叫它‘清水珠’。如果将这颗宝珠放在浑浊的泥水里,一会儿那水就变得清清的了。唉!自从我们国家丢失了这颗宝珠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国内的井水全都变得浑浊不清,百姓们吃了都生起病来。所以,我才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路远迢迢来到中原,到处寻访这颗宝珠呀!今天,果然从您这儿寻到啦!”

说罢,胡人把那颗清水珠放进一只装满浑浊泥水的瓦罐里。果然不一会工夫,瓦罐里的水就变得清清的了,一眼可以望到底。

严生就把清水珠给了那位客人,拿着对方付给他的三十万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资料来源:唐.张读《宣室志》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的宋必达,在顺治八年,担任江西宁都知县。此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清泰、怀德两个乡的百姓大多迁徙。宋必达请求尽免赋税,来休养生息。
  • 人生在世,寿夭贪富,虽说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积德来改运。所以说,心为一身之主,心善则命善,心恶则命恶,欲知吉凶祸福,但问自心便知。
  •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巨响,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晚,避避风雨。
  • 有一天,秀才忽然自己跳进水中,乡亲们惊慌失措,赶快去救他。当他的身躯还只淹没一半时,乡亲们就把他捞救起来了。
  • 人无论在任何一个职位、环境,每作恶一次,前程就会转暗一次,报应只在早晚。只有心存天理,行善事,才会福寿绵延,前程光明。
  • 清朝名书画家郑板桥从小穷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郑板桥自幼便对穷苦百姓充满感情,做官后更是处处为穷苦人着想。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