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奇】钮婆婆奇人奇事

作者:卢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89
【字号】    
   标签: tags: ,

很久以前,郓州有个姓关的司法参军,家中雇了一个钮姓女佣人,只管她的吃、穿但不给工钱,却要她整天干活。

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大家都叫她钮婆婆。钮婆婆有个孙子叫万儿,才五、六岁就跟着祖母一起到了关家。关家也有个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纪和万儿差不多。封六常常和万儿在一起玩耍,每当封六做了新衣服,就把换下来的旧衣服拿来给万儿穿。

一天早晨,钮婆婆忽然发脾气了,气呼呼地说:“都是小孩子有什么贵贱好分呢?封六总是穿新衣,我的小孙子为什么总是穿旧衣服?太不公平了。”

关参军的老婆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封六是我的儿子,而你的孙子是个奴仆,你不知道吗?我觉得他们两人年纪差不多,才把旧衣服送给他穿。你怎么连身份不同的道理也不懂呢!好,从今以后连旧衣服也不给了。”

钮婆婆笑了起来问道:“这两个孩子有什么不同?”

关参军的老婆说:“奴仆怎么好跟大户人家的孩子相比呢?你也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钮婆婆心里很不服气说:“果真不同吗?也好,那就让我来试试看不同在哪里?”

说罢,钮婆婆拉过封六和她的孙子,将两个小孩都覆盖在自己的裙子底下,按在地上不让他们动弹。关参军的老婆大吃一惊,赶紧过去把自己的孩子拉出来,可是拉出来的是钮婆婆的孙子。再去拉,拉出的还是钮婆婆的孙子。两个孩子的相貌、衣服,全都一模一样,谁也分辨不出来。

钮婆婆笑呵呵地说:“喏,这样一来,不就相同了吗?”

关参军的老婆害怕极了,马上去告诉丈夫。夫妻二人一起来恳求钮婆婆,再三向她道歉,说道:“不知道神仙在此,实在冒犯了,请多多原谅。”

从此以后,一家人把钮婆婆当作贵客一样敬重,再也不把她当佣人使唤了。这样过了好久,钮婆婆才把两个小孩重新放到自己的裙子下面,按了几下,放了出来,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关家特地安排了一间好房子给钮婆婆住,再也不敢怠慢她。

几年以后,看看没出什么事情,关家的人对钮婆婆又渐渐厌恶起来,于是私下商量想把她害死。

一天,关参军让妻子去请钮婆婆喝酒,有意把钮婆婆灌醉。关参军偷偷进去,恶狠狠地举起大锄头,朝钮婆婆头上猛地一击,正好打在脑门上。钮婆婆“唉呀”一声倒在地上,他们仔细一看,竟是一段栗树木头,有几尺长。

关参军夫妻俩高兴极了,以为除掉了“妖怪”,从此可以太平无事,就吩咐仆人们用斧头把栗树木头砍成一小块小块的,再放到火里烧。

刚要烧尽,钮婆婆却好端端地从房间里出来了,半真半假地对关参军说:“唉!你这个玩笑怎么开得这么厉害呢?”

钮婆婆仍然说说笑笑,和从前一样。郓州人知道了这件事,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在骂关参军。

关参军没有办法,只好去禀报顶头上司观察使。不料他刚走进观察使的厅堂,却见堂前已有一个关参军坐在那里,正和观察使说话呢!两个关参军形状一模一样,分不出真假。没办法,关参军只好回家去。刚到家,却有一个关参军已经回家了,谁真谁假,连关参军的老婆也分不出来。

关参军的老婆知道是自己闯下的祸,只好又去苦苦哀求钮婆婆,痛哭流涕说尽好话,跪在地上拼命磕头。钮婆婆这才挥一挥手,两个关参军慢慢地走拢来,走拢来,终于合成了一个关参军。

从此以后,关家再也不敢干伤天害理的事了。@*

资料来源:唐.张荐《灵怪集》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天网开一面,不认同某甲的人竟没有被殃及池鱼;上天同恶必惩,认同某甲的人竟被等同于一丘之貉。大难来临时,人是被赦免还是不被赦免,都看其人自己的选择,上天的心是多么包容啊!”
  • 前有个寡妇,她生了很多子女,他们家境贫寒,全都靠寡妇一人辛苦的维持家计.....
  • 当晚,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韩生离开房间提着个竹篮站在寺庙庭院中,他从怀中取出一把勺子向空中舀了一下,然后又把勺子倒向竹篮,好像往里面倒东西。就这样,韩生不断地用勺子向天空舀去,然后又倒入竹篮中。
  • 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宝贵资源,融合在道德观念与礼仪之中,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以美玉之质比君子之德,儒家对玉赋予了道德内涵并作出了精辟的诠释。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