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娥抗盗感应上苍

作者:卢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36
【字号】    
   标签: tags:

晋怀帝永嘉年间,北方匈奴贵族率兵向西晋的都城洛阳进攻,最后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及其宗族,并把他送往平阳(在山西省境内,属匈奴辖区),最后匈奴贵族将晋怀帝杀死。

在匈奴人攻入洛阳时,晋朝所管辖的各个郡、县也都陷入混乱状态,没有固定的长官,形成强凌弱、众暴寡,谁有力量谁当权的混乱局面。

当时,宣阳县(在今河南省境内)有个姑娘名叫彭娥,她全家父母兄弟十多口人,住在为防御盗贼抢掠而修建的坞壁中。时值天下大乱,一群从长沙来的强盗就来进攻彭娥家住的坞壁。当时彭娥正用水罐在河边汲水,她听说一群强盗正在进攻坞壁时,便急忙往家跑,当她跑家时,发现坞壁已被强盗攻破。

彭娥面对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悲痛欲绝。她由悲转恨,于是便挺身与强盗搏斗。她是一个弱女子,怎能斗得过凶悍的强盗?最后她终于被强盗捉住,并决定在河边把她杀死。

河水旁有座大山,高达几十丈。彭娥在大山前昂起头来,对上天喊道︰“苍天啊!你难道还有灵吗?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让我遭此磨难!”

说着,彭娥便放声痛哭起来,她一边哭着一边往那座大山跑去。当她跑到大山底下时,突然发出天崩地裂般的响声,只见那座大山裂开了一个宽有好几丈的大口子,大口子底下的地面却非常平坦。强盗们见此情景,先是吃了一惊,然后他们便一齐推着彭娥向大山的裂口走去。

当这伙强盗推彭娥进入大山裂口后,大山的裂口又一下子合起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伙强盗都被压死在山中,他们的脑袋全都露在山外。

彭娥也被压在山中,彭娥扔下的汲水罐却变成一大块像鸡的石头,当地人称它为“石鸡山”,又把彭娥汲水的小河称为“娥潭”。@*

资料来源:南宋.刘义庆《幽明录》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巨响,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晚,避避风雨。
  • 从溺死鬼到大富翁,关键时刻的善恶一念,对自己命运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
  • 福分由德而来,祖上不给子孙积德,无福受用的子孙就会败家。恶有恶报,欺负人者,他的下半辈子或来世,或他的后代也会遭到被别人欺负的报应。
  • 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是中国史上特别喜爱音乐的皇帝之一。他精通音律,特别喜欢清雅的曲式。曾选乐工、宫女在禁院梨园中训练歌舞,因此这些乐工自称为皇帝的“梨园弟子”,这就是后世戏曲演员被称为梨园弟子的由来。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