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的姓

作者: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169
【字号】    
   标签: tags: ,

满清的秀才,其地位是列于四民之首,(士、农、工、商)颇受社会尊崇。于是有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俗语,可见当时是如何受人钦羡与仰慕了。但是天下事,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样样说清,事事讲明呢?下面的一则故事,就说明秀才也有出糗的时候。

前清某一年,四川张姓和李姓两秀才,年少登科,顾盼自豪,正当春风得意之际,下一年的会试期到了,于是相约作伴,连袂入京去了。

途中发生了许多事,这儿暂且不提,此刻,他们正跨进某地的一家客栈。古时乡镇客栈建筑,大都是临街为曲尺形的柜台,屋檐上吊挂着的是“安寓客商”的长方形白纸灯笼。里面为茶馆或酒馆;再里面为条方形的天井(小客栈则无);正中与东西两面,则为上官房或东、西官房等等之类。

曲尺形柜台中坐的人为掌柜或老板。凡尊贵的客人,多属掌柜或老板亲自接待,其余则视情况而定。且说这两位秀才所跨进的客栈,坐在柜台内的却是一位老板娘。

斯文人,差不多从走路、跨步、举止便可看出,自然那时的秀才,衣履服饰与一般人并无多大区别,但却瞒不过这位阅人无数的老板娘。

“两位老爷贵姓?”这老板娘满面春风的从柜台中站了起来。

他俩为了在老板娘面前卖弄一下自己的渊博学识,于是张姓秀才答道:

“在下是弯弓子,这位是十八子。”

“原来是张老爷和李老爷。”俏皮话讲得虽好,但丝毫未把这女人难住。

“大娘贵姓?”为了考考这位“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于是李秀才紧接着问。

“巳点。”这女人高声回答,接着便展露着轻鄙的笑容忙活去了。

因为这么一句话,便考倒了两位能知天下事的茂才公子。

所以,他俩怏怏的吃了晚饭,闷闷不乐的脱了衣服,上了床,抵足而眠。可这心中有事而脑中未解,哪能睡得着?

耳中听得镇上更夫打了二更,李秀才开始背起“百家姓”,猛的将大腿一拍,从被窝中跳出来,嚷道:“有了!老兄!这女娘姓‘巴’!”

“亏你,老弟何不早说!”

立刻他们很愉快的睡熟了。

半宿无话,又到第二天清晨,二人见到老板娘。

李秀才说:“好个巴大娘,害得我们想了一夜!”

张秀才说:“多谢大娘,您真厉害极了!”

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谜语(猜谜)、灯谜、诗谜、灯虎、灯猜、射覆、破闷儿等等,其意境之深、奇趣之妙,不下于拆字与相字。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人们已逐渐的疏淡了这些“文化珍玩”,这种有价值的文字益智消遣,还能保留多久,谁也无法预言,十分可惜。◇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在蜀地修道的沈羲是吴郡人,他能用道术替人消灾治病、救济百姓,却不必令人服食药物。他之所以能用道术替人消灾治病是有因缘的。
  • 福分由德而来,祖上不给子孙积德,无福受用的子孙就会败家。恶有恶报,欺负人者,他的下半辈子或来世,或他的后代也会遭到被别人欺负的报应。
  • 人无论在任何一个职位、环境,每作恶一次,前程就会转暗一次,报应只在早晚。只有心存天理,行善事,才会福寿绵延,前程光明。
  • 于仲文在少年时代,有一天,村上有任家和杜家都丢失了一头牛。两家都倾巢出动分头寻找,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