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风来一种花开 最寒冷时节花信风应期而至

作者:周慧心
二十四番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尾。图为清 董诰《月映梅花》,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94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华夏民族是个喜花、爱花的民族。“华”者花也。华夏祖先除了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之外,还发展了二十四番花信风,即应花期而来的风。根据黄历,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个节气十五天,一个节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共有二十四种花。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与气候变化相关,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物候与农时关系密切。最早的物候专著、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等都有类似的物候记载,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候。

花信风的历史演变

所谓“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最初源于南唐徐锴的《岁时广记》(另一说法是出于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徐锴《岁时广记》中的“花信风”,本指三月鲜花盛开时的风候,其义重在风信,而非花信。稍后出现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主要是清明时节的风信。

北宋中期才有初春至初夏,以梅花为首、楝花为尾共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但具体是哪些名目宋人也未述其详,或者本就是一种模糊的说法,所谓“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真正可以确认的只有梅花、杏花、海棠、楝花等少数几种。

直到明初王逵(?—956年)提出了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风的名目,影响甚大,后世所说皆出于此。即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花信风包括: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按《吕氏春秋》的说法,“春之得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花信风,就是花开时节吹来的风,她带来了花的音讯;又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风。

每一候花信风便是候花开放时期,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

花信风从小寒始。《书肆说铃》(明代叶秉敬撰)中记载:“花信风自小寒起至谷雨,合八气,得四个月,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小寒大寒,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竟然有花信风应期而至。

二十四种花的花语

这二十四种花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花语”。

梅花

具有坚强和高雅的气质,居二十四种花信之首,其色、香、姿、韵俱佳。特别是梅花在冰雪中孕蕾、在寒风中怒放的品格,为人们所敬仰和珍视,常常是高尚、坚毅、忠贞、浩然正气的化身。

茶花

也叫耐冬花、曼陀罗树等,花红色或白色,是国人钟爱了数千年的名花。茶花以其天生丽质、含羞的特色,成为谦让、谨慎、纯真无邪的化身。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小寒一候梅花(右)和小寒二候山茶。(公有领域)

水仙花

别名金盏银台。花如其名,她亭亭玉立,素洁的花朵超尘脱俗,高雅清香,格外动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她是多情、思念、纯洁、吉祥的化身。

瑞香

又名睡香、蓬莱紫、风流树、露甲等,据说,有个比丘尼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乃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宋代《清异录》)。瑞香是祥瑞、吉利的化身。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小寒三候水仙(右)和大寒一候瑞香。(公有领域)

兰花

是中国栽培最为悠久的花卉之一,是美好、高洁、贤惠、热烈、自信的化身。

山矾

又称为芸香、七里香、郑花等,叶似栀子,光泽坚强,略有齿,凌冬不凋。三月开花,繁白如雪,六出黄蕊,非常芳香。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大寒二候兰花(右)和大寒三候山矾。(公有领域)

迎春

又名金梅、金腰带,迎春不单具有菊花那种傲霜斗寒、凌雪竟放,更具有争春不骄的谦逊,朴实无华,素妆淡雅,是朴实、深情的化身。

樱花

花期短暂,只有七天,但是她灿烂动人,好像俏皮的精灵,漫天凤舞,是善良、文静、纯洁、热烈的化身。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立春一候迎春(右)和立春二候樱花。(公有领域)

望春

又称望春玉兰,早春开花,是优良珍贵树种。

油菜花

或许是最实用的花,她除了向人们贡献花蜜外,还向人们贡献油料,当然,大片的栽培还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资源。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立春三候望春(右)和雨水一候菜花。(公有领域)

杏花

以其娇艳成为慕情、娇羞、疑惑的代名词。

李花

又名玉梅、嘉庆子,她的花语是纯洁。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雨水二候杏花(右)和雨水三候李花。(公有领域)

桃花

始终是爱情的化身,人们常说“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

棣棠

又称棠棣,棣棠花的花语是高贵和兄弟。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惊蛰一候桃花(右)和惊蛰二候棠棣。(公有领域)

蔷薇

是无人看顾,野气蓬勃的孩子,她随意散落在路旁溪畔、园边地角,每一朵,每一瓣,都满溢着这世间所有的美好与思念。

海棠花

姿潇洒,花开似锦,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观赏树种,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是温和、美丽、快乐的化身。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惊蛰三候蔷薇(右)和春分一候海棠。(公有领域))

梨花

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妩媚多姿,是柔和、纯洁化身。她抖落寒峭,撇下绿叶,先开为快,独占枝头,她是刚和柔的高度统一。

木兰花

木兰花开满树洁白,毫无杂色,让人陡生敬仰之感,所以,木兰花是高尚灵魂的化身。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春分二候梨花(右)和春分三候木兰。(公有领域)

桐花

花语之一是“迟到的爱”, 花语之二是“漫天欢喜”;花语之三“情窦初开”;花语之四:“单纯的幸福”;桐花语之五:“不为自己求享乐,但愿众生皆离苦”。

麦花

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花开仅5—30分钟就凋谢了。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清明一候桐花(右)和清明二候麦花。(公有领域)

柳花

柳花的花语是依依不舍。

牡丹

雍容华贵,娉婷娇娆,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花型硕大,色彩娇艳,堪称天下无双,花间第一,兼有色、香、韵、叶四者之美,人见人爱,群见群喜,是华夏民族钟情的国色天香,一直被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代名词。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清明三候柳花(右)和谷雨一候牡丹。(公有领域)

酴醾

现今写作荼蘼,荼蘼花一般开在暮春,荼蘼花开后,春天就要宣告结束,因此荼蘼的花语:“末路之美”。《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就有麝月抽到“荼蘼——韶华胜极”的花签。背后的诗句即是“开到荼蘼花事了”。以花事了暗示人物的命运。一年春事到荼蘼,是韶华胜极,是繁华的顶峰。接下去的岁月,将是下坡路,可以想见的落寞。

楝花

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春末夏初开花,同时还有药用价值,味苦,性寒,有小毒。由于味苦性寒,因而其花语是“残酷的君王”。

《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一文中这样形容花信风:“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1月到5月,共有二十四番风。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放。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

清董诰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图,谷雨二候荼蘼(右)和谷雨三候楝花。(公有领域)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九消寒图,汉族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汉族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 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二九的结束,将进入三九。今年的小寒在1月6日。对于北半球而言,小寒是进入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也就是人的身体与季节相对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冬藏” 养生。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腊月里虔诚祭灶神。图为 清代周鲲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祭灶词 轴局部。(公有领域)
    送灶神是哪一天呢?在历史时间长河中曾经发生过改变。这要从祭灶的历史说起,先看一下祭灶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了呢?祭灶的日期和风俗有过怎样的变迁?哪一种祭灶的方式能招福?
  •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传递一年之末的天候景象。小寒节气的气候与物候特征有哪些呢?小寒补冬各地的特色食俗有哪些呢?一起来探一探,提供我们,岁末补冬的精神与物质之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