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银河会”

作者 : 心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320
【字号】    
   标签: tags: , ,

每年黄历七月七日夜晚,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在这晚相会。牛郎织女浪漫的爱情故事,后来逐渐发展为中国情人节,又称为七夕节或乞巧节、女儿节。

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上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𨱎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另南朝陈˙江总〈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及南朝陈˙江总〈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

上述记载大意是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在此夜相会,喜鹊会飞聚一起,搭成鹊桥,让织女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古代妇女往往也在七夕夜,准备瓜果、鲜花、胭脂在庭中向天祭拜“乞巧”,期求能拥有姣美的容貌;并对月穿七孔针,期望自己双手灵巧,擅长刺绣、织布。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有多种故事传说,本文仅简单介绍两种︰

文献记载

据《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及《尔雅翼》云:“涉秋七月,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上述记载大意是说,天河的东岸住着织女,她是天帝的孙女,年年在织布机前辛勤工作,织成华丽的云锦天衣。天帝怜惜她独处无偶,于是把她嫁给天河西岸的牛郎。自从嫁给牛郎后,织女却不再织布了。天帝恼怒,处罚她回到河东去住,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人们会看见乌鹊头顶无缘无故都秃了。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东岸相会,天帝派遣乌鹊搭成桥梁,好让他们从头顶上走过去相会,因此乌鹊头上的毛都被踩脱了。

文献上对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这些记载,启发我们做人要勤劳,特别是女子,在家或是出嫁,都要勤勉持家,千万不要贪图享乐,因为懒惰安逸最终都将受到惩罚。

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鹊桥会。(维基百科)

相传,从前有个叫牛郎的年轻人,勤劳忠厚。因为父母早亡,牛郎只得跟着兄嫂生活。后来兄弟分家,牛郎只分得一头老牛。有一天,这头老牛开口说话,告诉牛郎,织女和几位仙女下凡嬉戏,在河边洗澡,只要能拿到织女的衣服,就可以娶她为妻。

牛郎按照老牛所说的去做,果真偷到织女的衣服,并藏起来,织女找不到衣服,只好嫁给牛郎。婚后,结婚后男耕女织,两人过着幸福生活,还育有一儿一女。不久,老牛太老了,临死之前,它嘱咐牛郎说:“等我死后要把皮留下,日后遇到危急事,就把牛皮披上,对你会有帮助。”

天帝得知织女嫁给凡人,非常生气,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将织女带回天庭。牛郎发现织女不见了,她的衣服也不见了,焦急中,他想起老牛说的话。于是,牛郎披上牛皮,用扁担带着一双子女,要去追织女。

才出家门,牛郎就飞起来了,越飞越高,眼看就将追上织女,不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挥,马上出现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将牛郎织女分隔在两岸,两人只能遥遥相望,相对哭泣。

后来,天帝允许他们在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并派遣喜鹊为他们搭鹊桥,帮助他们相会。据说,七夕会下雨,就是牛郎织女相见,悲喜交加的泪水。

中国古代许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都有其文化内涵,大都是教人向善、规范人的道德行为。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已婚夫妻不离不弃的传统美德,更启迪我们夫妻间除了情之外,还要互敬互重,重道义、知感恩,这才是古人所推崇的夫妻相处之道,也是中华固有的传统道德礼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史载“牵牛”、“织女”两颗星隔着银河遥遥相对--这是牛郎织女神话的雏形。之后传说一直流传下来……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韩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间让人间长了精神,让风儿捎来春气。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时间在22点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这一节气到来,都是令人心身振奋欢畅的一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怎样利用立春阳气生发的时机,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头呢?从代代相传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