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四一○教改20年 评价难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0日电)四一○教改游行今天满20周年,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等诉求,历经社会环境的激烈变迁,历史评价至今未定。

民国83年4月10日,数个民间团体发起教改大游行,引起广大回响,该年被视为台湾教改的起点,游行提出的诉求,也都逐渐变成教育施政主轴。

20年后,参与反服贸学运的年轻人,选择在这一天走出占据23天的立法院议场,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经过教改的洗礼,展现出崭新的世代风格。

四一○教改最争议的一项诉求,就是“广设高中大学”,台湾大学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台湾20年来大学生人数快速成长,产业结构却没有明显转变,导致学用落差、年轻人普遍低薪的后果。

主导上述研究的台大应用力学所教授王立昇指出,目前拥有大学学历者,占同年龄人数的7成,各产业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却只有3、4成。产业需要大量的技职人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供需无法连接。

中山女中教师段心仪在台大政法中心研究发表会上指出,近来反服贸抗争越演越烈,表面是反对服贸,深层却是反映教改20年的恶果。年轻人努力念到大学、研究所,到头来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前途一片茫然,服贸议题触动年轻人的恐惧,才会一次爆发出来。

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昨天在教改论坛举办的记者会上,也将教改和反服贸相连结。她认为,教改让考试只出选择题,导致部分学生缺乏深度论述能力,只想看“懒人包”,课堂上鲜少参与讨论,课后却在网上大肆批评。

然而,教育改革打破封建、解放思想,教科书不再只有部编版,教材也不定于一尊,年轻世代学会质疑课本、反思每一篇课文、每一段历史叙述背后代表的价值观。反服贸抗争中,青年勇敢对政策提出异议,从多元角度思考服贸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得力于教改20年的训练。

教育部长蒋伟宁表示,教改世代参与学运,展现出令人惊艳的创意、思辨力、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国际社会必备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教改20年来,台湾的经济发展,却呈现不上不下的状况,年轻人累积的焦虑在社会运动中释放,值得政府和社会省思。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刘钦旭表示,四一○教改的理想,受到少子化、资讯变革的冲击、政府财政能力的转变,部分政策执行“打折”或“走样”。四一○教改真正的教训,在于教育政策应回归专业主轴,避免民粹式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