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行家】技法篇——情‧境 创作过程

作者:李招治
李招治,《初夏的欢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28
【字号】    
   标签: tags: , ,

习画,创作的过程,不外乎师师,师古,师自然,师心源。

师师,师古,是入门,学的是老师及古人的技法、构图、色彩……由于是依样画葫芦,显然简单多了,也容易得心应手。师自然,师心源,就往创作的路途迈进,过程显然艰困许多。

当大自然的美成为灵感的泉源,创作的源动力时,如何将这美丽的“境”、“景”、“物”,投入主观的“情”,透过彩笔予以呈现!是创作时,必须修习的重要课题。

大自然无声却有情,当心灵走了进去,我们不只听到了大自然的声,看到了大自然的色,闻到了大自然的味,领受到了大自然的悸动,那属于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也跟着走了出来。只是,当我们在创作时,面对繁复庞杂的大自然,即使看见了叫人悸动的景物,如何提炼、精简、去芜存菁,再附以新意,加强个人的精神深度、思想、内涵,则是创作时,创作者必须斟酌再三的历程。

李招治,《飘荡》,(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李招治,《飘荡》,(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绘画创作,不只停留在“写实”和“纪录”的层次,创作有如怀孕、生产的过程。一件作品,从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到意念的酝酿、琢磨到沉淀,创作者就像孕育胎儿一样,小心翼翼,诞生前还要经过相当程度的焦虑不安,斟酌、挣扎构图、色彩计划及意念的呈现。

一旦作品诞生了,以形式美的方式呈现,总是希望画面能够达到简洁、统一,又富有节奏韵律变化的美,更意图超越物象的捕捉,而企及心灵意念的境界,甚至于呈现个人生命的本质,强调个人风格的展现。

个人由于电脑操作能力弱,创作时,总以多张照片组成心中预期“胸有成竹”的画面,做法也许有一点LKK,但也不失为一种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大自然完全受创作者驾驭,依据创作者意念赋予大自然提供的素材更多的随心所欲,大自然的“境”随创作者的“情”游移,要风、要雨、枝叶动态、花朵位置,可以配合创作者乾坤大挪移,只为了追求画面的“必需”!创作者是画面的主人,所以画作完成时,那种快意、成就感非笔墨所能形容!

(原载:水彩艺术资讯 第十六期)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画家的作品如果不能让人记得人间的温情、土地的芬芳、历史岁月的痕迹、鸟儿的欢唱、和四季的容颜以及增进人类生活品质的美感经验,那有什么崇高的价值可言呢? —品华
  • 大自然的奥妙就在于它总是默默陪伴着你抚慰着你,不会硬要强加什么给你,只是耐心等待你去亲近它。多年来巡礼东海岸,让我从中领会很多。我重复的画沙滩,学习它的“柔软”;画岩石,学习它的“坚毅”;画大海,学习它的“包容”;画大山,学习它的“沉稳”;太多隐藏的道理与美感值得我们去发掘。 —品华
  • 倘若你没顶着烈日,在蒸烤过的土地上劳作过。或者你也不曾眼睁睁地看着风灾土石无情地蹂躏一家子的未来。也或许你突然觉察到:家乡的种种美好已似父母之身若残蠋般一点一滴流逝得心慌…
  • 如果不曾耕作,又怎能理解扒光碗中饭粒是对农民尊严的礼敬;这并非惜物或习惯的养成问题,而是一份“感同身受”的美感觉知。“土地”绝不仅仅只是供人行、居甚或予取予求的空泛对象,倘若认知正确,着眼角度自然不凡。
  • “发现美”与“发现不美”同等重要,如何在纷乱庞杂的大自然中找到美,靠的是“慧眼”与“观看方式”;如何发现不美,靠的是对自己美感系统的深入理解与创作经验。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