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圆古村:婺源菊径 似世外桃源

font print 人气: 88
【字号】    
   标签: tags:

有着中国“最圆”乡村美誉的菊径村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坦乡。她是个典型的水环山绕型的村庄,溪河成大半圆型, 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新修的柏油公路沿着河流呈现圆弧型绕村而过,一些木板桥与公路相连。如果不是公路开发,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这里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走进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村子,呈现在游客眼前的是:青山绿水间的、圆圆的村庄,环水相抱,石桥相连,又座落在环山之中,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这个被当地人称为“脸盆村”的菊径村庄不仅圆,徽派建筑极具特色,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衬映着后山坡上的春天刚刚泛出的绿荫,像是一幅山水画。有曾经到过那里的游客说,要想很好的欣赏到全村的景色,一定要上到村庄对面的小山坡半山腰处。

站在那里俯瞰村庄全景,圆圆的村庄才会更加的鲜明:一条小溪圆圆地环绕整个小村,河环村中的石板路,村中石板路环抱村庄,小溪与公路的连接是一座座小木桥,路与路相围,整个村子一面靠山,很符合中国的八卦“后山前水”设计。

菊径村村庄的水口处建有村中的祠堂,种有大樟树;村庄后面的山上是保持得很好的水口林,新修的柏油公路沿着河岸呈现圆弧型绕村而过,一些木板桥与公路相连。村中明清古建筑遍布,民居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如果不是公路开发进来,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这里绝对是一个世外桃源。

据报菊径村目前鲜为人知,即使在婺源亦少有人知道,若没有当地人作陪向导,外人是浑然不知那里还有一个当今保存完好的古老村庄。许多游历过菊径村的游客大都是当地人介绍才知晓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菊径是个古朴清幽的山村,村人何姓,据清《何氏统宗谱》记载何氏宗族祖先于宋朝乾道年间迁居至此,千百年来繁衍生息,遂成大族。村子形如马蹄,村口有一座廊桥和宗祠,村内巷陌交错,村外曲水环绕,村人淳朴厚道,热情好客。这样保存完好的古老村庄,在现代人来看是稀有的历史文化珍宝。

据说,菊径是明代宰相何如宠的故里,该村始建于宋代初期,由南唐国师、中国著名的风水大师、婺源何氏一世祖何溥亲自规划设计,该村现在被誉为:中国最圆的乡村、中国八卦村,村中有文物多处,宋代何氏祠堂,祠堂内有明末崇祯皇帝于崇祯元年御笔亲赐的皇匾“黄阁调元”之牌匾,意思为“荣登宰相之位,执掌天下大政之意”还有多处名胜古迹。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同原为蒙族语,即小街巷。胡同称呼始于元代,多数的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时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
  • 北京钟鼓楼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原名齐政楼,寓意取齐七政(日、月、木、火、土、金、水)。
  • 北京钟楼始建于元代,元大都时期这里是万宁寺的中心阁,阁内悬钟,故称钟楼。
  •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 玉泉“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 四合院的大体布局是,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正如古人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