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8月06日讯】
清代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为了拒贿,他在家门口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分一毫,民之脂膏;宽一文,民得益不止一文;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每天早上,他必面对题文念三遍以自勉,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洁净的心境。张伯行在江南为官数载,始终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爱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官,给后人树立了一个借鉴的榜样。
常清心境,就是要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办法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道德准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这样,心灵才能纯洁,不论何时何地,居何要职、有多大权力,都不为“浊流”所倾倒,不为金钱所俘虏,不为酒色所使役。
常清心境,贵在战胜自我,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清心的主体,只有敞开心扉,才能认识自我,提高自己。
常清心境,贵在“常”字,倘若身患疾病,而不及时诊治,那便是罪恶的开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可小觑。从查处的贪官污吏来看,不少人职位上升后,便失去了为人为官的原则。他们从胆颤心惊的“偷针”开始,到心安理得的“偷金”,结果落得“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惨结局,甚至还走上不归路。前车之鉴,尤为宝贵,切勿重蹈覆辙也。
常清心境虽然不是包治百疾的“万灵丹”,也算拒腐防贪的“灵药”,若长期防患于未然,便能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心境,而臻于国强民富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