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威尔第的牧歌絮语

文/林彣鸿
font print 人气: 19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8月27日讯】最近常在下班之后聆听文艺复兴时期或巴洛克早期的音乐作品,对于拜尔德(Byrd,1543-1623)与蒙台威尔第(Monteverdi,1567-1643)的音乐分外觉得感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虽然故事题材多元,多以人声游唱为主,但在聆听上易使听者有置身辽阔乡村田野的幻想,草原的绿、木头的香、天空的蓝、溪水的沁凉都是无形中在音乐可以体验到的。

蒙台威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早期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拥有丰富敏捷的想像力、对自己理想的执著,也因此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牧歌”在他的音乐世界中被发扬光大,带领听者进入一种实幻交错的世界。

“牧歌”的英语是“madrigal”,名称据说来自“matricale”的意大利诗,或是有牧歌之意的“mandriale”,而此字有(羊)群之意的“mandora”。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作曲家选用的诗篇,内容多感伤、与情爱相关,乐曲里富有田园场景或意象,并以隽语丽句的安排完美结尾。因此在牧歌里,细细品味,可以体会出当时欧洲农村的纯朴样貌。

蒙台威尔第出版过八册《牧歌集》,第一册彰显出新鲜灵活的感受性,到第二册,意境研磨得更加精美,其中诗文与旋律紧密结合,是最大的特色。第二册有一首许多人声团体演唱过的歌曲《波浪的絮语》(Ecco mormorar I’onde),它是第二册中的经典杰作。《波浪的絮语》的歌词,充分描写出壮丽的景观和观看时的心境,而蒙台威尔第将此音乐的意境与精华发挥到淋漓尽致。

“波浪在絮语,草丛因晨风在沙沙作,树梢上小鸟愉快地啼鸣,而今黎明已来访,开始照亮海洋与天空。露珠像珍珠般闪闪发光,群山被染成金黄色。美丽庄严的黎明和微风,使我燃烧的心得以平静。”

每首牧歌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就像是生活中的每段絮语,每个生活场景在此与音乐紧密对话。聆听牧歌,将这些片段般的生活絮语连系成一串生活情境,便可发现每首牧歌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关系如此密切,当我们沉醉其中时,也能思考音乐背后的场景与故事意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你是否曾想过收藏一张古典音乐专辑,却因无法当场试听,难以掌握每张专辑的录音、演奏水准而望之却步?想要欣赏更多市面上罕见的古典音乐专辑,却苦于找不到管道?位于台北市国家戏剧院地下室1楼的“表演艺术图书馆”,向来是笔者喜欢去寻宝的地方。
  • 我们是否因为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忙碌,而不经意忽略了大雨过后,路面的一滩倒影、公园河堤、小溪和湖泊的存在?对于周遭声音、空气与光影的微妙变化感到无趣麻木?身处在数位商品与声光刺激当道的年代,我特别喜欢观察夏至前后的城市光影变化,力求保有对周遭气味与声音的敏锐意识,也喜好以绘画、摄影捕捉城市间目光一瞥的永恒。
  • 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临海城镇的故事皆起源于海,也孕育了许多民谣,一段段乐句将画面呈现在脑海;许多人或许一辈子只能从某一首歌揣摩一座遥远港町或异国的意象。
  • 前年春末到绿岛旅行,遥自西边中央山脉棱线的温柔天光,与太平洋浪花同时触摸我,那美好的一刻令人难以忘怀。傍晚,我一人缓走在礁岩群间的独砖道,退潮后的珊瑚礁岩清晰可见,仿佛成千上万的天然水族箱﹔缤纷色彩随着温度开始分秒万变,画面定格脑海中,持久未逝。
  • 6月不仅是一年当中时序变换的中场,也是许多毕业生、求职者转换跑道的季节,走在熙来攘往的街上、转开电视,都能感受到希望、无助与徬徨交杂的氛围;这时我们不妨把心境暂时交给音乐,或许从中就能得到些许解放和灵感。
  • 近年来,国内外报章杂志在谈论全球气候异变、土地保育时,皆特别关切绿地沙漠化所引发的沙尘暴,报章中指出人类应重视环境绿化的实践。笔者便藉数首交响曲,带领读者一起进入作曲家建构的自然空间;期望民众能在反复聆听、思索后,更加珍惜自身所处的环境与生态资源。
  • 指挥家杜特华(Charles Dutoit)与英国皇家爱乐管弦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RPO)于6月22日在台北国家音乐厅带来精彩的演出,值回票价。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