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怎么去-1xbet是什么-betway是什么 shouye
感悟友情

退色的益友

什么是益友呢?

我们的朋友中有谁是益友呢?

有个朋友说,“所谓的益友,我认为是可遇而不可求,我认真的想了一下,还真的没有,实是可悲。

因为只要涉及自身的利益,几乎没有人能放下,为名利更可牺牲或出卖朋友,比比皆是。

我认为自己前世未修,今生但求平安,只求少结恶缘就很满足。

连一个益友都没有。

这是他一生历练的一个感受。

有很多人刚认识的时候都“像是”益友,所以我们可以披肝沥胆的为他两肋插刀的义无反顾,但是不久之后,渐渐的发现并不是那回事,于是把两肋的刀拔了出来。

当发觉不是很当对、不是很舒适的时候,有人当机立断拔得快,有人藕断丝连拔得慢,更有些人拔了出来却是血流不止。

我们这辈子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而且不只一次。

所以人生的经验会让人不容易很快的就为朋友两肋插刀。

若是有个人是你的朋友,你感觉他对你很好,你也喜欢他,可是却有一些你认为不错的人很讨厌他,甚至是厌恶他。

你想要知道为什么同样一个人会有这样大的落差,于是开始注意其他的人是否也有这样的反应?

因为双方或许各有因由,或是事情上的利害关系,或是权力上的强弱对比,因此从第三者可以得到较客观的讯息。

往往经过这样的重新认知之后,才能知道如何更精准的调整彼此间的距离,才得知是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还是可以肝胆相照托生死。

有些人很快的就可以判断出别人的性质,不是偶然。

我对人的第一印象经常非常准确,不是因为我有特殊的天赋,而是我有特别的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训练,看书、看事例、看态度、看面相、听言语、观举止,经常把实际的人际交往当作课业来研究分析,多年下来累积而成的“专业程度”的功力,哈,有点自大了。

也因为对于人性认知上的主观意识,对于人和团体我都是“外热的慢火”,一方面很容易的进入状况,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另一方面会保持适当的距离,然后慢慢靠近。

在一段时间过后,也就是可以将对方“归类”之后,心中才有交往的分寸。

当然这样的过程和表现的方式,每个人都不相同。

益友会退色不是我们的错,甚至不是我们的选择错误。

从对到错,往往是因为对方的转变或是原来的本质,是我们无法预知的。

没有到某个阶段,无法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权力和金钱都很容易让人的本性流露,或是让人的本性改变。

职场、社会和团体中,在权力和金钱上特别的敏感,在利害关系重大的尖锐时刻,一个人的表现的心态和处理的方式,经常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我们不认识的陌生人,准备将你两肋插刀。

有些是毫不客气的直来直往,这你可以立时攻防。

有些则是嘴巴谦虚,话讲得好听,做人处事却尽是讲究利害,有我无人的自私自利,让你很容易“一不小心”的栽了跟头。

并不是每个我们认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更不要说是“益友”了。

所以我们不需要高举自己,说自己值得当个别人的益友,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很自我的,他们未必有和你自己一样的“认知你的自我”,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操练自己对人能用爱心相待,以期降低自己的私心和欲望,当个别人可以坦然接受的“无害的朋友”。

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么就只好大家当“街友”了:过街的路人,不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