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当代名人

王作荣逝 陈博志:失去典范

【大纪元7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惠君台北31日)前监察院长王作荣病逝,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陈博志表示,王作荣不管在朝在野,以良知与知识站在人民国家立场,勇敢说出他认为对的事,他的逝世是“失去一个典范”。

王作荣最为人熟知的官衔是考选部长、监察院长,不过,他更早曾服务过行政院美援会(经建会前身),及担任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被喻为“台湾第1位政策经济学家”。

台湾大学经济系与台湾金融研训院去年5月举办“王作荣教授与国家发展研讨会”,年事已高的王作荣原预定亲自出席研讨会,却因跌跤引起中风,无法与会。

前经建会主委、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陈博志谈起40多年前与王作荣的互动,仍记忆犹新。

陈博志回忆,民国58年,王作荣从海外回国,台大经济系帮他举办一场演讲会,造成轰动,当时有人问王作荣“公务员该不该调薪?”王作荣说,身为公务员,薪水应该调薪,但他又说,站在国家立场则不该涨,这让陈博志印象深刻。

隔年,王作荣在台大经济系开课,陈博志就选修他开的国际经济学;当陈博志担任台大经济系主任时,另外一件事也让他印象深刻。

陈博志说,当时舆论批评有些学者在政府部门任职是“学官两栖”,在政府任职的王作荣,写一封信给他辞掉台大经济系教职。

不过,陈博志认为王作荣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了解,对学生很重要,因此希望他再上一次课,但这也变成最后一次到台大上课。

有些学者专门谈理论、有些是理论与实际兼谈,不过,陈博志指王作荣“在学界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因为他花很多心力在实际经济政策的探讨,“他对台湾经济政策有最多了解与意见”、“对台湾政策的辩论与思考有很大贡献”。

陈博志直指,王作荣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了解,“无人能比”。

他说,在别人不敢批评时,王作荣往往会批评当政者的政策。他举例,政府当年推动9年国教时,王作荣公开为文、批评政策错误,当时批评政府不仅是没官做,可能还有生命危险,“令人佩服”。

虽然是学经济出身,不过,王作荣饱读诗书,他在受访时曾指出,他写政经评论,得力于“孟子、古文观止、左传”这3本书。

王作荣还说,如果还在大学教书,除了会严格要求经济系学生把理论基础打好外,也会建议他们多多涉猎政治、社会、法律、哲学等学门,因为知识广博才能眼光远大,也惟有眼光远大才能写出有内涵的文章,拟出适当政策。

王作荣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今年的6月17日,当时他获总统马英九赠勋一等卿云勋章,高龄95岁的王作荣坐着轮椅、插着鼻管无法言语。

陈博志不禁感慨,王作荣过去不惜得罪当权者,也不惜得罪一些人云亦云的学者,他的逝世,“失去一个典范”、也“失去一位敢跟执政者说NO(不)的人”。

王作荣小档案:

王作荣(英语:Tso-Yung Wang,1919年2月6日-2013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汉川人,经济学家与政治人物,国民党党员,曾任《中国时报》总主笔;历任政府公职,早年服务于行政院美援会,后任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考选部长、监察院长。

他被《天下》杂志称扬为中华民国政策经济学的先驱,台湾第一位政策经济学家,台湾经济建设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