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绅旭台北4日电)台北市中正区总统府附近今天中午降下罕见的冰雹,旁边的台北气象站直接观测,是有纪录以来的第3次。气象局说,冰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流云。
中央气象局表示,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而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
气象局指出,在冰粒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会吸附周围的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的上升气流再被抬升,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复进行如滚雪球般,体积越来越大,直到重量大于上升气流的浮力,就往下降落。
气象局表示,若冰粒到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常见的雨。
气象局并引用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职员黄钊俊写的文章指出,大多数的雹块呈球状或椭圆形,有些则为圆锥状,另外有些雹块表面崎岖不平或呈不规则状,特殊一些的呈哑铃状。
黄钊俊说,雹块的直径从0.5公分到15公分都有,巨大的冰雹像葡萄柚或垒球,较小的雹块如豌豆般大小。1970年9月,美国堪萨斯州降落的冰雹中,发现一块直径达43公分、重量0.75公斤的冰雹。据说,在1882年8月15日美国堪萨斯州曾发现过重达40公斤的降雹,但不知是否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