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6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欣玥台湾屏东报导)
亲情的呼唤
在台东长大的庄庭溪先生在网路部落格有个亲切的名字叫做“农夫阿贝”。初夏的阳光闪亮照耀在”屏东高树”农场的大片绿地上,阿贝在工寮里热情的以开水招待朋友,娓娓道起自己投入有机农作的过程:早年跟随公司的脚步到中国大陆,成为两地奔波的台干。那几年留在台湾的时间极为有限,家中老小无力照顾,幸好有贤慧的妻子坚强的挑起担子。自从父亲教职退休后就开始叨念,让他设法请调回台。但为了生计、也想趁年轻多打拼,一直没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年过年,老爸感慨的说:“年纪渐渐老了,不知道会不会哪一天两腿一伸,孩子却不在身边。”这番话特别让人伤感,于是农夫阿贝认真考虑回台的打算,终于毅然决定放弃已待了十年的大陆高薪主管工作,回到台湾,一切重新开始。
返台初期尚在适应与摸索新的人生方向,他计划观察三个月左右投入新的职场。由于父亲在住家旁种了不少果树,那年夏天他一个人回老家陪伴父亲,原本打算住三天,却住了一周、两周,……就在吱喳的鸟语声中,就在和缓的微风轻拂,就在父亲与果树依恋的互动中,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重新找回童年的感觉,是如此熟悉令人怀念的亲情呼唤,重温亲情的温暖。于是他决定种果树,并且于网路搜寻资料中决定尝试新兴水果“黄金果”。
回归土地 跟自然学习
由于自己是新手,决定这条路后首先要充实这方面的常识,刚好那一年屏科大开办有机农业的课程,就这么边干边学。上了有机课程之后才知道,农药严重伤害人类所依存的土地的生命,而且日后的修复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份认知大大冲击着他的内心,课程还没结束已经下定决心建构一个有验证的有机农场 。
后来他增加耕作面积种了火龙果,同时呵护两种同类型的水果是为了方便管理和风险分散。阿贝的果园使用有机肥,不喷洒农药,采取人工除草,自己培养有机酵素。每天起得比太阳还早,睡得比太阳还晚;他用心学习,切实执行,并到农会上课与农民交流,用心和善的照顾果树,也因此他的果园生态健康,有许多不知名的小昆虫、有比别人更多的蜘蛛网、有不知名的水鸟栖息造访,如此令人欣慰的丰富生态干净又舒服,让人可赏、可憩,他的工寮渐渐成为傍晚时分朋友聚集的好所在。
阿贝可以说是新兴农夫的典范,用心爱土地,用热情种水果,当阿贝种下第一株黄金果时,邻田地主个个都认为白领的阿贝只是玩票性质,并不看好他的农耕计划,然而三年来阿贝用心学习,认真干活,天天跟大地博感情──大雨的夜里还得起床查看排水系统,一天工作时间扣除三餐将近十一小时,现在邻田地主的眼中已经肯定阿贝的专业。或许从“技术与经验”角度来看,阿贝未必是合格的专业农夫,但是从“态度”的角度来看阿贝绝对是个称职的专业农夫。
三年来在精神体能与经济上不断的付出,认真的勤耕,他同时也在园区角落种植有机蔬菜,像青椒、茄子、南瓜、番茄……等等。农夫阿贝认为人都希望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下成长,相信水果也一样;阿贝将过去总要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执著也用在果树的照顾上,所以他将水果的整个成长过程详细记录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让网友分享他对有机种植的那份用心,更有网友戏称他的水果住的是五星级果园;就这样慢慢在网友间建立起有机水果的口碑,有网友还主动为他推广介绍。
爱地球就要重视有机
务农以来学着看天工作看天吃饭,他体认不论老天爷要留下多少果子给我们,当农夫的都要心存感激的接受;他深信一切的一切 “老天自有安排”。每一天太阳昇起就脚踏实地为家人为自己努力,这种殷实满足的感觉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回归土地回归大自然的身心融合,绝对是崭新的人生体悟,一份怡然从容和使命感让他无悔的走在有机耕种的路上。
农夫阿贝提起有一回朋友带了另外一位朋友到果园来,吃了几粒黄金果后当下就把几棵果树给包下来,当努力受到肯定,再多的汗水也不计较了。最开心的就是朋友或是客户打电话告诉他,他的有机水果确实跟别人不同,格外的好吃。
除了以最甜美水果原味呈现给朋友外,更要让大家吃到健康,他知道人类的希望在土地。有机耕种这条路艰辛且漫长,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开始回收,已经听见家人跳脚的声音,默默承受经济的压力,他依然坚信必须把眼光放远,也许自己是走在荆棘路上,他以一股傻劲和信念继续前行。
在课堂上确实听过 “采行有机才有生机”这么一句话,而这句话更要提前落实在农业的经营方式和爱护土地爱护自然的理念下,台湾农业需要重视有机,这也是毎个人的责任。
甘苦参半 用爱坚持
几年努力下来,农夫阿贝认为最大的瓶颈就是销售问题。在技术上透过学习与努力都能设法克服,行销却是农民最弱的一环,政府的补助多半针对大团体,农会也只照顾跟自己有合作关系的农民,一般有机小农获得辅导与补助则相对有限。
其实他也很乐意跟大部分农夫一样,专心一致的在管理果园上着力,然而他却必须分心去努力打开陌生的行销通路;阿贝曾想过联合身边有机栽培户或符合吉园圃标准与规范的的荔枝、柠檬、芋头、凤梨、芒果、蜜枣等等农民, 合力把客户集中共享,共同行销,不过因为难度太高 ,整合的层面太广太复杂,碍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加上农民们的思想认知差异大,他们甚至比较相信把争取福利挂在嘴边的政治人物的煽情言论,所以行销这一块始终只能自求多福。
阿贝曾多次鼓励一个种芋头的年轻朋友改做有机栽培,虽然在思想上他也能够接受有机栽培的生产方式,但是却一直不愿去尝试,原因无他──行销问题难以解决,价格被有机商店操控,所以他宁愿保守的继续惯行,任由产品让中盘商包走,虽没啥利润,但是省心。没错!对单纯的农夫来说,“改变”是一个闯不过的难关,要面临难以承受的风险。然而,除了农人的观念外,消费者的想法也很难改变,就像自己所种植的食用甘薯叶(地瓜叶)的嫩叶,主要是种给斜纹夜娥(斜纹夜盗虫──专门在夜间啃噬果树嫩芽嫩叶,是农民公敌)当宵夜吃的 ,顺便也成为老父每天必吃的蔬菜,但是连老父对于被虫咬过的嫩叶部位也会心存疑虑而吃较成熟的老叶——它虽然依旧粉嫩但是虫子不咬。那么被虫虫咬过的嫩叶又给谁吃呢?只能给鸡跟鹅吃,搞到最后鸡鹅现在对鲜草似乎已不太有兴趣了。从这个事例中了解,就算种植者自己清楚知道有机栽培整个过程的安全性,长期以来对植物外表期许的的习惯观念却不易扭转,这个盲点也成为推动有机农耕的一大障碍。
农产品的“销”大于“产”的瓶颈一直是台湾农业的最大问题,它考验着政府与农民的智慧。期待更多民众重视与支持有机农产品,唯有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肯定才有可能降低运销成本和售价。相对而言,纽西兰奇异果的产销确实是个超完美的模式,那就是背后有力的适当的政治力介入,以农民利益考量为前提的高瞻远瞩,排除产销过程的层层剥削,才能开创土地与种植者消费者的三赢局面!
亲情的呼唤让农夫阿贝回到台湾的土地,土地的呼唤让他坚定的走在有机耕种这条路上。告别农夫阿贝外型典雅的农舍后,那一颗颗亮丽的黄金果,甜美的滋味已深刻的种在心田上。祝愿阿贝的有机前景就如眼前开阔明亮的天空充满无限生机。
(农夫阿贝有机水果订购联络可洽:0975720198。)
(农夫阿贝的网址http://blog.udn.com/farmville/673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