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布莱恩.施密特
2011年,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高红移超新星搜寻团队”(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负责人、天文学家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Saul Perlmutter),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Adam Riess)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奖的殊荣。
瑞典王家科学院称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帮助我们解开了宇宙扩张的面纱”。对超新星的观测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变冷,这一发现“震动了宇宙学的基础”。
将成功归于团队合作
“这个时刻属于人类如何来认知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诺贝尔奖的意义不在于个人。”施密特谦逊的说。尽管当接到瑞典王家科学院电话通知获奖时,正在与家人共进晚餐的他兴奋无比,甚至两腿发软,“这种激动和我的第一个孩子降生的时候是一样的!”
两组独立的研究团队同时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1988年,佩尔马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究超新星。而施密特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4年也开始进行这一研究,实验在2003年结束。里斯在施密特的小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我们第一次寻找超新星,这非常令人激动。”目前拥有美国和澳洲双重国籍的施密特那时刚搬到澳洲居住,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德国、智利等。施密特将成功归功于团队合作,“这巨大的工作量远超过一个人所能为,同时所需要的博大的专业知识亦非一人所能。”
研究成员来自全球 克服时空合作无间
寻找超新星的研究成员们拥有不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的从事监督工作、有的专门从事发现超新星、有的分析超新星的数据,“有的用分析的数据和宇宙模型来比较,这用于理解我们的宇宙是怎么膨胀的;有的研究光谱,这帮助理解宇宙逐渐拉伸了多少。不同的人在不同项目的不同方面努力,但同时,彼此的工作之间,又有一些重合。”施密特如数家珍地叙述着同事们的优秀专业。
但居住在世界各地,生活在不同时区的工作伙伴如何能有效率地共同工作、分享讯息,原本就十分困难,再加上当时的网路不通畅,速度非常缓慢,让施密特团队吃足苦头,“我尝试用电话和E-mail交替进行沟通,但是挑战非常之大。”
E-mail、电话,每年一次见面开会,研究工作就这么艰难地进行着,“我想如果我们不能继续去发现和研究出什么的话,我们的项目就可能从此终止。”所幸最终,成功归属于努力而坚持不懈的人,施密特开心地说:“最后时刻,我们讨论了一颗叫做‘1995k’的超新星,这是当时被探测到的最遥远的一颗超级新星。这样我们的项目得以开始和延续,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科学家渊源 不怕失败乐观尝试
这位来自美国西部的科学家,父母在农场长大,于是施密特从小的生活便与农场分不开,辽阔、从容的生活环境,似乎造就了他的乐观与积极。青年求学时代热中参与体育活动,还是乐队成员:“我通常非常快乐、努力,事事以积极态度对待。我不喜欢坐着,不喜欢非常懒散而漫不经心。我总是忙碌地做一些事情。”
再加上父亲也是科学家,施密特自小耳濡目染,他的血液里似乎早已埋上科学家需拥有不怕失败与冒险而又能理性分析事物的特质。当认定了一件事情之后,不管成功与否,总勇于尝试,“失败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你可以准备一个预备的方案以防失败,另外重要的是不要太过担心会失败。”
平衡生活 施密特的农场天地
面对成功,施密特感谢父母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也感谢求学阶段受到良师的教导、帮助与鼓励,除此之外他分析,“部分因素是运气,也有天时和地利的因素。”他补充,努力工作,保有对事物的视角,当然能够与优秀的同事合作更是成功的关键,“并且有一个非常平衡的生活。”施密特在澳洲堪培拉拥有一座农场,那里是他“平衡生活”的去处。
施密特的农场里有马匹,还有饲养鸡和袋鼠,他还拥有葡萄园和酿酒厂,一到周末,这里便是他放松身心的园地,“在周末,我的注意力会从天文研究中稍微转移开,回复正常的生活。”修剪草坪、除草、砍伐树木,不久前他还修理了屋顶,这是他忘却烦恼的好方法,“这会让你有成就感,这些对我都是重要的事情。”
探索深奥的天文学与平实、简单的生活,在施密特生命里平衡的共存着。于是他鼓励时下年轻人,工作时一定要努力,但同时“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总是做一件事情,你得出门,做一些运动,比如登山、音乐,事业的成功需要生活的整个平衡。”
获奖是责任 继续高效作研究
自1989年开始,施密特探索宇宙已20多年,尽管在全球的天文学领域里拥有一席之地,他仍希望保有自己平凡的生活态度,“我希望自己尽可能是个友好、积极向上的人。当然,我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也有低落的时候。”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同时也意味着责任。我要保证继续作研究和继续高效多产。”回忆获得诺贝尔奖当天,施密特仍在教课,接下来,他仍会继续教学,希望自己的生活不会因诺贝尔奖有所改变,虽然得奖让他的学生们比他还激动,“我还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科学家。”
在施密特眼里,地球只是银河系中一颗小星星,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显得卑微而渺小,宇宙中有着巨大的未知领域有待人们去探寻,尽管有很多宇宙之秘不是人类所能窥探,有很多宇宙的真相,也不是人们所能认识……“我相信宇宙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在运行着……更好的了解宇宙意味着人类知道怎样更好的生活在这里。”◇
–转自新纪元周刊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gb/312/11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