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改作文偶感
前天夜间,我批改36位学生们的作文〈一个曾经去过的地方〉。挑灯夜战3小时,啜饮咖啡数杯,仍是倦意不断、呵欠连连。起因为作品读来大同小异,毫无新意,令我几度眺望远山放空心情。
或许,孩子的生活经验相仿,大都集中在耳熟能详的风景名胜区。此外,孩子的错字,多到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曾教错过?还是有老花眼?孩子总喜欢说:“这是好美的地方。”却鲜少人换句话说:“美境处处都有,但此隅不仅草木葱笼;百花争妍;空气清新;还有动人的淳厚的人情蕴含。这地方真是值得你我一再造访。”唯一备感欣慰的是,没人交白卷。
只是,为师的我,真看不出哪一段字句惹人想稍停脚步驻足、观览。学生大多误将重心放在:“整理背包啦、塞车啦、肚子饿啦、沿途睡觉之类的流水账。”以至于看完的直觉是:这趟旅途可真乏善可陈呀!
各位看倌:你说,现代青年朋友的作文能力低落,到底谁该负责呢?举例来说,孟母三迁的典故一问,大家不是频频摇头,面面相觑,不然就回问:“孟母三千,为什么不五千呢?”我当场几近傻眼兼无语。
夜读孩子的文字,虽有些气馁疲累,却增添自己夜晚生活的兴味与乐趣,他们一连串简单又真挚的笑点,不假掩饰,率真地分享她们的卓见,也埋怨功课压力让他们无法行千里路,壮阔心志。这些生活的遗憾与失落,也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了不同的想像。
孩子对于美的感受,或许就只是一个美字了得,他们无法再用其他形容来包装了。也印证了穷而后文工的道理。若不是我们生命充满了起伏淬砺,如何体会生命那百味杂陈的味道。又如何将痛楚的滋味,写实的呈现在文句中,感人心腑。
孩子,老师一方面欣羡你们的简单直率的思维;一方面又担心你们的想像力观察力逐渐在消逝。阅读,是一把钥匙。带着我们走进那丰富知识世界的关键。生活无需历经千疮百孔的折磨,但藉由阅读,你体会另一番人生的风情与生命的滋味。
从明天起,我要更尽力推行阅读运动,当个散播阅读芳馨的终身义工。让教室能窥见微微发光的身躯,洋溢青春、澄净透明的心灵,分享着你们对世界的感知与美好。让阅读带着我们迈开步伐向前走,去感受大千世界至情至性的纯粹与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