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3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邓振梁编译报导)许多证据不断显示,在先进国家经常使用抗菌剂擦拭、杀菌清洁,事实上更容易让人生病,长期来说,一点点的脏乱反而可以让我们更健康。
《华盛顿邮报》报导,根据1989年英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史特拉千(David P. Strachan)教授提出的卫生假说,他分析了17,414位英国小孩,发现有较多兄弟姊妹者比较少出现过敏与湿疹。从那时候起,这个理论就变成多发性硬化症、枯草热与自闭症的可能解释,但详细原因仍是不清楚。
但是研究者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免疫系统需要虫子,需要碰到微生物来学习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免疫学家札斯洛夫(Michael Zasloff)表示:“细菌、真菌,还有许多微生物都不是这么糟糕,他们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与其共存。早期通过与这些微生物的接触,我们的免疫系统知道何为好何为坏,在未来的生命中越趋成熟。”
他还说:“我们的身体得去认识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如果我们的身体学会认识了某个特定的微生物或物质(任何造访身体的抗原或不速之客)是敌人的话,免疫系统就会去摧毁它,如果发现抗原是朋友,就不会去理它。身体与其接触后会告诉免疫系统‘这些东西一直东存在,因此你无须担心它们’。”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巴恩斯(Kathleen Barnes)教授表示,根据卫生理论,如果免疫系统的早期接触没有发生,或如果它没包含好的微生物,那就坏事了。免疫系统会变得特别敏感,会对很多没有伤害性的物质过度反应,如花粉、动物皮屑,会当它们是有潜在伤害的物质。如果有特殊的体质,这种现象就会衍生成为气喘与过敏。
巴恩斯教授的研究表明,虽然气喘的发生与基因有关联,但让人群改变接触微生物的方式,例如与寄生虫隔绝,反而会增加气喘发生比率。这表明,卫生习惯也在气喘上扮演要角。
他还说:“不能把疾病的发生都归咎于基因因素,因为过去50年,气喘与其他发炎性疾病的发生率的确在上升。先天与环境的因素,让这类疾病迅速增加。”
但是研究者无法辨明何种交互影响可避免疾病,因为交互作用都是多项一起,单独分开研究是很困难。拿桑农来说,有几项研究显示在农场上长大的小孩有较少的过敏与其他免疫疾病,但是农场为何有这神效仍不清楚。
在2012年一项比较阿米什人(Amish)、瑞士农场与非农场小孩的研究中,发现农场生长小孩产生气喘的比例远远低于非农场生长小孩。这可从几个方面可以解释,一是农场小孩接触牲畜机会高,有较多微生物暴露机会,比较会喝生奶,含有较多的微生物,且农场小孩有较多的兄弟姊妹。
由于每个因素都可降低过敏或相关的疾病,因此研究者无法辨别哪个因素或那些组合可真正达到保护作用。
寄生虫与微生物也有保护作用,但仍不知何种微生物真正达到保护效果。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有两个有基因相似性的小孩分别在芬兰与苏联长大,苏联长大的小孩比较穷,对A型肝炎、幽门螺旋杆菌与其他微生物抗体较高,生活卫生条件较差,较少产生过敏。这项发现隐含了微生物感染与环境的不同的确产生一些有利条件,但仍不知何种感染是最有利的!
这意涵着什么?我们应该深挖春井并养一条牛吗?巴恩斯教授表示:“不是的,现代的卫生条件阻断了疾病的传播,没有一个研究人员认为应该完全放弃,但是我们可以再次思考我们与微生物的关系。”
他继续说道:“了解了卫生假说之后,当我想去医生那儿拿抗生素时,我都会三思而行。我的家人吃了许多优格(yogurt),里面提供了许多有益菌。”
免疫学家札斯洛夫表示:“我不介意我的小孩吃一点脏东西,吃饭前不洗手是可以的,袜子连续穿两次也是OK的,东西掉在地上捡起来吃也是没问题的。”
他接着表示:“但也不要走极端,有些微生物是会致命的,我只是说可以多曝露于较多微生物的环境。我们不必要使用抗菌皂与杀菌的擦拭,不要洗东西就漂白,衣服不必天天洗,一点脏不是这么坏的事。这些只要用我们的常理判断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张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