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03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彭瑞兰台湾新竹报导)新竹县新埔镇客籍人口密度极高,早期商贾云集、鼎盛一时。老街附近拥有林、范、张、陈、刘、朱等的家庙或宗祠、新埔国小校长宿舍(现今为新埔宗祠客家文化导览馆)、镇公所。家庙、宗祠、民宅建筑形式各异、形成客家地区的特色。
[[2]]
28日上午、县长邱镜淳带领下,镇长赖江海、议员林保禄、陈英楼与各宗祠的代表在陈氏宗祠前办祭天仪式,并为驻地工作站揭牌,宣告启动“新埔宗祠博物馆计划”。
县长邱镜淳表示。历经6年筹备,终于获得客委会及文化部支持,将“新埔宗祠博物馆计划”列为客家文化生活环境营造旗舰型计划,补助办理“陈氏宗祠修复工程”、“林氏家庙修复工程”、“张氏家庙修复设计”、“刘家祠展示规划设计”、“驻地工作站”、“客家聚落空间营造”、“潘宅调查研究”、“吴浊流故居修复及再利用规划”等八项计划,总金额8173万元,中央补助6841万元。
文化局长蔡荣光表示,新埔虽然拥有北台湾最丰富的客家建筑,实际上并未获得整合。95年起,以宗祠博物馆为概念提出“新埔宗祠博物馆计划”,整合各家庙所有权人、镇公所、社区协会、文史工作者及居民意见与需求,建构地区文化基盘﹔且在中正路设立工作站驻点,与产业连结整合资源,以不同议题与面向沟通与讨论,推动新埔宗祠博物馆的理念。(责任编辑:吕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