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幼学琼林(三十四)

作者: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冠冕衣裳,至黄帝而始备;桑麻蚕织,自元妃而始兴。

【读音练习】
冠(guān) 冕(miǎn) 衣(yī) 裳(cháng) ,至(zhì) 黄(huáng) 帝(dì) 而(ér) 始(shǐ) 备(bèi) ;桑(sāng) 麻(má) 蚕(cán) 织(zhī) ,自(zì) 元(yuán) 妃(fēi) 而(ér) 始(shǐ) 兴(xīng) 。

【字词义解释】
冠冕(1)衣裳,至黄帝而始备;桑麻蚕织,自元妃(2)而始兴。
(1)冠冕:帽子。冕,古代卿大夫以上官员所戴的礼帽。
(2)元妃:指黄帝的妻子嫘祖。

【译文参考】
一直到黄帝时,各种冠服衣着的等级制度才趋于完备;黄帝的妻子元妃嫘祖发明了采桑养蚕治丝的方法,并教导民众如何织布制衣。

* * *

【说故事时间】

中国是古代唯一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之后,蚕神献上洁白发亮的蚕丝,庆贺黄帝的胜利。黄帝请人将丝织成绢布,再将绢布裁成轻暖舒适衣服。之后,黄帝的妻子嫘祖发现,蚕也能吐出像蚕神所献的丝,就开始种植桑树,采桑养蚕,再将蚕丝织成绢布。嫘祖把方法教给百姓,从此采桑、养蚕、织布就成为古代中国妇女的主要工 作。

相传黄帝制定了冠服的等级制度,依照不同的等级制度,区分尊卑贵贱,各种礼仪也随着产生。于是,服装不再只是避寒、遮羞、装饰而已,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代表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得随意僭越。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衣冠文化,每个朝代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基本造形是上衣下裳;上衣象征天,长至膝盖;下裳象征地,长至脚踝。至今中国人仍统称各种衣服为“衣裳”。春秋战国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因为它直而宽大,可以把将身体深藏不露,所以称作“深衣”。它的剪裁方式独特,将上下分别剪裁,再缝合为一,长度大约到足踝。“深衣”用途广泛,不分男女,不论尊卑,上自文人武将,下至升斗小民可以穿着,据 《礼记•深衣》记载:“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是十分受到喜爱的礼服。汉服的特征是宽直、大袖,腰间系上束带即可产生自然的绉 褶,再在领、袖、襟等部位镶滚色边、绣花,作为装饰。

现今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旗袍,则是脱胎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满族妇女服装。旗袍保留中国妇女服饰典雅端庄的特色,融合西方服装的式样、剪裁,很能表现女性婉约柔美的特质,深受东西方人的喜爱。

【动动脑、想一想】
◎每个民族都有极具特色的代表服饰,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民族特性,请搜集相关资料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制作服饰的材料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请发挥想象力在画纸上设计一套理想中的服装。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秋夜的月色明亮,唐明皇曾到月宫中游玩;九月重阳节日,高处风大,孟嘉登龙山,被山风吹落了帽子。
  • 和善人来往,就好像进入种满香草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闻不出香气,这是因为被香气同化了,品德受薰染而变得高尚;与恶人交往,就如同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出臭味,被臭味同化了,人也因此同样变坏了。
  • 奇人异相,中国古代许多的帝王、圣贤,他们的五官、长相奇特和常人大不相同。除了尧的八彩眉毛、舜的重瞳眼睛、大禹的三穴耳朵、商汤的长手臂之外,据古籍上记载,周文王有龙一样高耸的额头、虎一般的宽肩;至圣先师孔子的头顶凹陷;周公的手极软,能反转拿东西。这些古代圣贤不但形象奇特,而且品格高尚,为人所敬重。
  • 做事时受到别人的限制,称为“掣肘”;不知道羞耻,称作“厚颜”。喜好发表议论,从事煽动游说,叫做“摇唇鼓舌”;彼此坐得很靠近,倾诉内心情意,谓之“促膝谈心”。
  • 做事时受到别人的限制,称为“掣肘”;不知道羞耻,称作“厚颜”。喜好发表议论,从事煽动游说,叫做“摇唇鼓舌”;彼此坐得很靠近,倾诉内心情意,谓之“促膝谈心”。
  • 久不屈兹膝,郭子仪尊居宰相;不为米折腰,陶渊明不拜吏胥。
  • 至于身体、头发和皮肤,受之于父母,不敢随意毁伤,所以曾子以守身为大事;待人接物应当要宽宏大量,唐朝的娄师德认为要忍耐,即使别人将口水吐在自己脸上,也不该当面擦干,应任口水自动干了。
  • 造谣、恶意攻击、陷害别人,混淆是非,形成舆论的力量,足以使金铁销熔,骨头熔化,致好人于死地;暴虐的政治残酷的对人民索求无度,就如同敲剥百姓的皮肤、吸吮万民的骨髓一样。
  • 汉代的张良曾暗中踩刘邦的脚,附耳低语,劝告刘邦;东方朔听黄眉翁说,他三千年洗髓一次,二千年换除毛发一次。
  • 周文王用心仁慈宽厚,连枯骨都受到他的恩德;宋太祖十分友爱兄弟,连弟弟烧艾治病也要分担痛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