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吃苦 台湾80后摇红茶摇拼出百万薪

font print 人气: 9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9日报导】青年圆梦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宇政台北9日电)同样一双手,台湾27岁的青年张丁文曾布满黑油,后来他改拿餐具打造梦想,他从泡沫红茶的工读生当上店长,他年收入破百万,希望能赶快买房子,让全家人晋升成为有壳一族。

1986年次的张丁文毕业于大安高工夜间部汽车科,就读高职期间,白天在亲戚的修车厂工作贴补家用,高三在同学的介绍下,才到茶馆当工读生,毕业后没选择升学,和很多人一样对未来茫然,因此决定先入伍服役。

从军期间,他和泡沫红茶同事保持联络,退伍后,张丁文决定回到泡沫红茶,从底薪新台币3万元的正职做起,因为他在那里看到许多主管都是从基层起家,到后来有楼有房的成功例子。

在集客人间茶馆民权店当店长的张丁文,当时凭着肯吃苦、肯学的态度获得主管认可,成为储备干部,后来前店长释出股分,离开另行展店,张丁文掌握机会,毅然决然向亲戚借30多万元投资,自己也成为店长,“因为我看到其他人成功的例子。”

不过烟害防制法新规定2009年1月11日实施,泡沫红茶除非有吸烟区,否则不得吸烟,这规定当时让许多相关行业业绩一路惨绿,民权店也不例外,一度面临转型餐厅的状况。

张丁文坦言,“还好我们2楼有户外阳台,后来老板也同意改为吸烟区,那时才撑过去。”

但流失的业绩,张丁文得重新来过,多跟熟客打招呼、记住他们习惯吃、喝什么,并多主动跟客人介绍、寒暄,“也感谢之前店长留下丰富的资源。”业绩终于看见起色。

张丁文表示,集团有详细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基本上只要学就会了,“就差你愿不愿意用心、肯不肯吃苦。”不过他也感叹,现在应征进来的8年级生普遍抗压性不够,都先要求福利才问工作内容。

年纪轻轻的张丁文,脸上明显的法令纹跟笑纹,散发出早熟的气息。

他表示,以前家里环境只能算过得去,后来妈妈因被倒会而背下不少债务,加上全家一直都是租房子,这正是他为何要那么拼的原因,“很想让全家有个房子。”

张丁文忙于工作,平常没有特别的休闲活动,靠着省吃俭用慢慢还完债务,加上店里的业绩回温,自己的年收入突破百万,手头宽松的他,开始凭着自修买基金、投资、定存、跟会,“是这几年才会的,我就多看些杂志、电视,这(理财)本来就应该要早点做才对。”

张丁文也把两个弟弟拉进来做泡沫红茶,除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也希望以自己例子帮助后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想要做一个空间,用茶的气氛和文化,让人暂时离开台北。”“回留”的茶主人夏沂汾因为了解“在东方国家中,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台北永康街开了家茶馆,他希望能让旅客静下心来品味茶汤滋味。
  • “我们贩售的是挑选好茶的能力。”带领台湾饮冷茶风气的春水堂创办人刘汉介,除了重视挑选好茶、营造好的品茗空间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经营团队及服务人员。而儒学思想正是他训练员工的基本精神。
  • 越来越多的伦敦主流社会人群被这家珍珠奶茶店Bubbleology所吸引,不仅是其一流的珍奶品质,还有超酷的包装以及优雅温馨的氛围,品牌效应正在扩散着。
  • 阔别近三年,品冠推出新专辑《未拆的礼物》,其中一首《再来一杯》,与好友抛开烦恼尽情畅饮的欢乐形象,饮料店相中邀请品冠担任“一日店长”,18日推出以歌名为主题的“品冠特调”,吸引不少民众围观。
  • (大纪元记者艾美西雅图编译报导)星巴克(Starbucks)在本周宣布计划于2012年底在西雅图开设首间茶店。新店将在10月15日出售80种不同品种的泰舒(Tazo)茶。茶店比现有的咖啡店与顾客更互动,顾客可以与员工一起配制适合自己口味的茶,顾客也可以购买自己配制的茶。
  • 不景气年代,返乡种蕃茄,竟然也能年收入百万元!曾在电视台任职十年的灯光师古宗明,遇上裁员浪潮,开始思考前景,毅然决定返乡种蕃茄,也曾因为新手上路,一个月收入不到一万,所幸找到方法后,以有机方式栽种蜜橙小番茄,如今成为年收入破百万的新一代青年农夫。
  • 黄干成,本名黄宇立,1959年生于嘉义六脚乡蒜东村,曾任小学校长,也曾在嘉义大学与南华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然而,在教育之外,他更是一位致力于水墨画创作的艺术家。他说:“教育是一个真的是非常可爱的工作,可以让我温饱,但不会让我成为富有的人。我们讲的春风化雨,教人的一个工作是积德,但最重要的是,让很多人成就自己。”
  • 1964年开业的美姿华摄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华,隐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栋不起眼的唐楼内。老板陈崑泉老先生(陈师傅)如今已经92岁,只要有客人预约拍摄,他就会从屯门的住家,途经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长途跋涉来到香港仔店面。
  • “我从来没有在欧洲见过貔貅,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影片时,就让我印象深刻,我就尝试去联络冒卓祺师傅,想跟他订做貔貅,就这样我跟貔貅联系在了一起。”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唐人街开设武馆的武术师傅Ronald Galland(江汉利)说道。去年12月,他专程携同妻子与7名徒弟赴港拜师,亲身学艺,今年8月11日,在他70岁的寿宴上,首次公开舞貔貅,将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貔貅文化带到欧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