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3年12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晴玳台湾高雄报导)儿童青少年正值人生最烂漫无忧时期,是什么原因,竟让年轻生命走上绝路?据统计,儿少自杀、自伤事件94年约有200多件,到100年却增至787件,且为该年龄层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牧爱生命协会指出,对儿少情绪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关系,稳定家庭结构、良好亲子沟通,能有效减低儿少自杀、自伤意念。
根据卫福部统计,101年国人自杀率每十万人口约16.2人,较 100年增加1.1人;而放眼校园现场,儿少自杀、自伤事件也有逐年增加趋势,尤其在15岁至24岁青少族群中,自杀为死因排名第二,仅次于事故伤害。面对自杀现象的年轻化,儿少自杀防治已成刻不容缓的议题。
牧爱生命协会长年投入国人自杀防治及心理辅导,研发“儿少自伤危机检核量表”,并推出“自杀防治与心理健康促进三级预防方案”,盼深入社区校园点燃希望之火,协助儿少自杀高风险群走出生命困境。
牧爱执行长吴美丽17日表示,“自伤危机检核量表”研发至今3 年,102年曾针对高雄市校园儿少进行施测研究,共1463人参与,有效样本计983位。据研统计分析显示,儿少的情绪经验与自伤意念,以家庭关系的平均值最高,其次为焦虑情绪;由此推知,对成长中儿少的忧郁情绪影响最大者为家庭关系。
吴美丽说,施测结果,与校园通报现况大致吻合。自伤意念数值最高者,以高一生居首,高二生次之,再其次则为小五学生。儿少处于求学成长阶段,面对身心遽变、自我认知及课业人际等问题,亟须亲情力量的支持,若家庭关系不佳,孩子容易积压负面情绪,导致自杀自伤。
吴美丽表示,儿少阶段为人格发展奠基时期,有碍心理健康发展的危机,必须及早发现并介入,以减低自伤行为的发生。她强调,家庭的支持力量很重要,父母失业导致经济拮据、家庭结构不稳,往往直接冲击儿少情绪;面对12年国教变革,亲师的过大压力也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若要晚辈迎向光明人生,亲长们也要用心付出、同步成长。
(责任编辑:叶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