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练习品质的关键
【大纪元2013年11月04日讯】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学过乐器的人,对课前的“临时抱佛脚”应该都不陌生。究竟“临阵磨枪不亮也光”的结果有效吗?我认为效果是有,但结果常常是不如预期。虽然抱着“有练总比没练好”的心态,在短时间里也许能做出一些效果,但日子久了,效果会日渐式微,当曲子的难度增加时,“临时抱佛脚”不但成效不彰,也可能没有任何好的产出。其原因归根究底,不外乎是练习的品质不佳,而不佳的品质通常是来自练习的方法及练习过程的仔细程度以及时间上的分配问题等。
有许多学生每到快上音乐课前就开始“临时抱佛脚”,但每次一上课总能让我精准猜中他们这一星内所练习的时数多寡,学生常感讶异。其实当自己是旁观者时,许多事情就会看得更清楚,而练习乐器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些学生认为,既然天天都得花半小时的时间来练习,那何不把每天练习的时间,浓缩成一天来练就好,为何还要天天练呢?
事实上,学乐器是一种熟能生巧的锻炼,想把最基本的节奏、音符及位置,如提琴的把位及管乐器音的高低气流的控制或其他乐器本身特有的控制技巧要弄清楚,这些东西是需要靠每天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成型并达到顺畅无碍的地步,而许多东西不是挤在一次练习中就可达到完美的,因此每天的练习是必须的。
练习应重“质”不重“量”
通常,我不要求学生练多但要精细,换句话说就是重“质”不重“量”。每天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效果也不会太好。如果忙,就算每天只练习十分钟,也得认认真真的练,因为新的运指、节奏、音符、强弱、位置及表情记号等等,都需要花时间来消化和习惯,才能随时流畅的表现出来而不会在某些地方“卡”住。
“临时抱佛脚”通常呈现不出所要表达之流畅感,除非底子打得很扎实的人,也许还可以很幸运表现得宜,但绝非长久之计。
正确的姿势加上天天精练
再有,乐器的练习就如运动员的操练一样,都需用到肌肉,肌肉操作需要不间断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若不经常使用肌肉而一口气使用过多,不但会造成紧绷、痉挛,还可能会造成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当肌肉过度使用并呈现紧绷的情形时,有时会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充分掌握。不当的姿势也会有所关联。所以,正确的姿势加上天天精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每次的练习可将时间分配至更小之单位,假使练习的时间只有30分钟,那就以5分钟做基本练习,另外10分钟练几个常卡住的不顺之处(偏重于技巧性的练习),再10分钟练习乐句与转折处(偏音乐性的练习),最后5分钟再将整首曲子走一、两遍。倘若还有不流畅之处,可在下一次练习中单独挑出来练习直至问题解决为止。如果初浅的练习方向明确,只要天天持之以恒,到上课那天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
练习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它是需要耐心及日积月累才能看出成效,但想拥有好品质的练习其实不难,只要肯天天花点时间分配好练习的目标,撘配正确的姿势来练习,最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与良好品质的效果。
◆ 沈亮宽 来自台湾,Nyack college讲师。专业长笛演奏,并有22年教学经验。2007年取得皇后学院音乐教育文凭,2007取得纽约州教育证照,1998年纽约大学音乐演奏硕士。曾获纽约器乐杰出成就奖、西方凯斯储备大学甘迺迪音乐创意奖、台湾省长笛演奏成人组冠军。
(责任编辑: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