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藤真规 译者:连雪雅
持续做,让孩子喜欢学习新事物
早上起床后洗脸,吃完东西后刷牙,但是,在我家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早上起床后,写一张考卷”。写完一张考卷再吃早餐,这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只要养成“习惯”,孩子就会做得理所当然、毫不迟疑,可以持续地做下去。做“理所当然的事”时不需思考,心里也不会感到抗拒。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手和大脑自然会跟着动起来。
养成习惯的好处莫过于,可以减轻“开始某件事”时消耗的能量。念书时如果已经养成“到了几点就是念书时间”的习惯,就不会有“差不多该念书了”,为了坐在书桌前,还得折腾一番的情况。
接下来,和各位聊聊我尝试过的,培养念书习惯的7个秘诀。
1.在餐桌边念书
我的两个女儿从小就是在餐桌边念书,这么做有下列好处:
可以在做家事或工作时,边看着孩子。
因为旁边有人,孩子不会觉得孤单,也不会想睡觉。
因为父母就在身边,有不懂的事可以马上问。
吃完点心就能立刻念书,念完书就能立刻吃饭,省去时间的浪费。
考虑过“在餐桌边念书”这件事后,我们买了长2公尺的大餐桌。因为桌面空间很大,所以孩子念书时可以随意地将讲义摊在桌上。
让孩子在餐桌边念书,对父母来说会有许多不便之处,但我认为,“营造让孩子方便念书的环境”才是最优先的事。
2.营造念书的气氛
一味地对孩子说“去念书”,他们也不会照着做,一旦说太多次,反而会让孩子更排斥。因此,我们家只要到了念书时间,就会关掉电视;以及先整理好餐桌,以便随时进入念书状态。
全家人同心协力营造出念书的气氛,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父母也在旁边安静地看书,效果会更好。听到“去做”就会感到抗拒的孩子,只要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某种氛围,自然会产生“想做的意愿”,这个方法比言语来得更有效。
3.制造能区隔的声音
在学校上课时,老师进教室后,班长都会先说“起立、敬礼、坐下”的口令。虽然这是对老师表示敬意的行为,但这种“区隔”也能帮助孩子快速进入“要上课了”的情绪,让大脑开始启动学习模式。
如果有可以成为“区隔”的声音,就能顺利地转换情绪。试着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念书的习惯上。“该念书啰!”除了像这样用言语提醒孩子,也可以使用计时器或闹钟。耳朵听到的“声音”对促进反射反应有不错的效果。
─ ─摘自:《平凡妈妈教出会念书的孩子》采实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