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入学申请教战手册
【大纪元2013年01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小奕编译报导)哈佛商学院可说是培育全球商界精英的代名词,也是很多商场人士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2011年哈佛商学院的入学录取率只有12%,挑战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如果你准备申请哈佛商学院,对于申请书的自传或短文该怎么写、面试前该准备些什么、面试时该如何回答等问题还没有头绪,别担心,以下汇整一些过来人的宝贵经验,助你搞定哈佛的入学申请与考前准备。
如何撰写自传?
1. 忠实呈现自己
写作时不要到处找标准答案,而要忠实呈现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不用把自己写得很完美。如果你一切都非常优秀,就不需要来念MBA了。可以说明自己还缺少什么,到学校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我不需要它写得有多激动人心。有些文章,我一看就突然觉得好像在读一篇文笔绝佳的小说,这就有点夸张过度、过于精心炮制了。”哈佛商学院负责招生的的执行官,利奥波德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有时,写文章的挑战就在于诚实和清楚。……。不要把它写得晦涩难懂。”
2. 自信并谦虚
品格的展现也很关键,利奥波德表示:“我们会筛选品性不良的人,我们会留意一个人是否傲慢。我们寻找自信且谦虚的人。”
3. 简洁有力
利奥波德在筛选应试申请书时,会先把所有申请书浏览一遍,第一次浏览时,每一份申请书花约10分钟。由此可见,文章写得越冗长或咬文嚼字越不利。
为了减轻申请作业上的负担,去年哈佛也变更了申请书模式,将第一阶段短文的字数缩减一半。《CNN Money》一篇报导中引述哈佛商学院“面试指南”的编辑路易斯的观点:“身为女记者,我太喜欢言简意赅了。表格有八百字的空间,几乎是《盖茨堡演说》(美国前总统林肯一八六三年的演说)两倍的字数,应试者要书写一篇周全的履历,绰绰有余了。”
推荐信有加分效果
务必寻求相当熟悉你专长的人来为你写推荐信。
利奥波德表示:“我们有这样一个问题,‘请描述你给申请人最重要的一条建设性意见。’如果一个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他肯定非常了解这名申请人。……好的推荐信中会有许多动词。他们会说,她做了这件事,而不是罗列一堆描述她的形容词。”
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你听说过“非官方版的哈佛商学院面试指南”吗?据CNN报导,哈佛商学系刊《The Harbus》的职员每年都会把这份指南附在刊物内。这份指南来自参加过面试的学生,包括通过考试、已录取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依据这些学生提供的“第一手见解、建言与剖析”编辑而成,其内容就如同“真人真试”的“考古题”。
这份非盈利性的学生刊物一份卖美金50元,对应试人而言,绝对物超所值,并有PDF文件提供下载。里面有基本需知,加上一些极可能出现的古怪问题的参考资料。这些试题虽然出自哈佛实际入学面试,但其内容丰富到几乎足够你去应付其它各家顶尖商业学府的考试了。
在2012出版的《The Harbus》面试指南中,除了收集79个面试试题(每个试题都包含一问一答的简短解析),里面还附上平日和周末如何前往哈佛的行程建议,以及怎样构思后续的感谢函(商学院的学生建议,用心亲笔写一封信,“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这份指南就是这样逐步的为应试人做好面试前的排演。以下就是这份指南的重点摘录。
1. 做足功课
浏览各大商业新闻网站(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的商业新闻、经济学人)的头条,阅读所有看起来跟你本行相关的报导,一个也别遗漏掉(你不想在面试中被乱枪击中吧!)。
2. 融会贯通申请书内容
在面试的几个星期前,指南建议你反复通读申请书,直到完全了解为止。之后,还是再多读几遍,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因为面试官可能会谈论你申请书中的细节,如果你表现出不熟悉申请书,或甚至更糟糕、抵触申请书的内容时,马上就会令你这场面试泡汤。
3. 衣着端庄简单
如果你是男士,你应该穿件合身的西装,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皆可,衬衫和领带不要太抢眼。再擦一些止汗剂,但千万别喷古龙水。
如果你是女士,裙子至少要遮到膝盖,衣着的颜色和款式应该要简单、传统,别穿外露脚趾的鞋子,鞋跟高度介于一至三英寸。最好不要配戴华丽、香气过浓的小东西。
4. 千万别迟到
哈佛学生建议,你的面试时间一旦排定,马上调整你的作息,以适应考试时间。“你若迟到的话,毫无疑问,立即就会把面试搞砸。”指南中建议提前20分钟到达现场。
5. 做好万全准备
面试的前一周,哈佛大学生提醒你“把西装拿去干洗,鞋子擦亮,理个头发,做好一切准备、锁紧螺丝,直到出发前的最后一刻。”
6. 面谈试题解析
指南最引人注目的关键内容就是面试问题的解析了。大致可以归纳成“经历、领导统御、职业生涯、全球时事、学校课程、情境”等六大类型。
“经历、领导统御和职业生涯”的问题是想让应试人说出自己曾面对过什么挑战,以及有什么成就。而“全球时事或学校课程”方面的提问,则是用来评量应试人的洞察力。至于“情境”这类问题,考生则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这类出奇不意的问题时,就要随机应变了。
以下列举这类“情境”问题:
(1) 你会给你就读的大学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名称?
(2) 你喜欢什么样的巧克力?
(3) 经济衰退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4) 你12岁时,你的父母会怎么形容你?
(5) 解释一下,你经济学科成绩为什么拿到“C”。
(6) 除了谷歌或苹果,你关注哪一家公司?在你看来,什么样的难题会令该公司的CEO熬夜去处理?
(7) 你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
(8) 你永远不会比别人强的是哪一件事?
针对这些各式各样的“情境”问题,指南提出实用的参考意见。例如最后一题:“你永远不会比别人强的是哪一件事”。指南的建言是:“如果你的回答是‘没有’,那就表示你没有自知之明。如果你‘谦虚’回应之,恐怕你得盼望面试官很有幽默感了。其实,真诚、有个性的答案太多了,要举出一例应该不难。请坦率一些,不要试图回避或绕过问题,照实说出来就好。”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向面试迈进了。面试时尽量以清晰、有条有理的方式回答面试官的提问。通常在问完制式的问题之后,面试官都会请你聊聊个人的嗜好或兴趣。如果刚好你和面试官兴趣相投,必定能为你的面试成绩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