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经》记载治疗痛痹内热,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是说老百姓可以用火用针、比较激烈的方法治病;而做官的人就不能激烈,要用药物熨烫的方法。那么,用什么药熨烫呢?
《黄帝内经》记载了十三个处方,其中有一个处方叫“马矢外敷”:用蜀椒(川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都是非常热的药物,都需要咬碎。
古时候没有磨碎的工具,把药物用嘴咬碎后,泡在二十斤醇酒中浸。
取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把它们一起放到药酒里泡,泡后将酒置于马矢中(马矢就是马粪,马粪中都是被马咬碎的草,因为没完全消化,里面都是草的纤维。),放在缸里,再用盖封,以泥巴涂起来,不让走泄了气,五天五夜之后,把布跟绵絮拿出来晒干。
干了后,再把绵絮跟布放进去继续浸,浸后再拿出来晒,晒干后再放进去浸。就这样反复几次,再把渣滓用布包起来。然后用桑炭火烧烤,趁热来熨烫病人的痛处。这就叫“熨”法。
熨烫了痛处以后,病人会出汗;出了汗,再用毛巾擦干,如此一直熨烫,出汗,擦干,做个三十遍而止,用以治疗痛痹内热。@◇(本文作者为上海同德堂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