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声录

绿岛北岸随写 圣桑〈水族馆〉

文/林鸿 图/Photos
font print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前年春末到绿岛旅行,遥自西边中央山脉棱线的温柔天光,与太平洋浪花同时触摸我,那美好的一刻令人难以忘怀。傍晚,我一人缓走在礁岩群间的独砖道,退潮后的珊瑚礁岩清晰可见,仿佛成千上万的天然水族箱﹔缤纷色彩随着温度开始分秒万变,画面定格脑海中,持久未逝。

那次体验使我联想到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

小提琴与长笛旋律描绘优游的鱼儿、随波摇曳的海藻﹔双钢琴交织出圈弧相伴的涟漪和波痕﹔钟琴声如鱼鳞般闪亮、珊瑚岩的色泽随光影消长,浪潮一来,鱼儿们便纷纷躲入岩穴。圣桑透过乐器细致地描绘水族馆生物的动态,在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上描写更是细腻,乐曲线条流动明亮,韵律层次丰富。

在绿岛北岸聆听、联想〈水族馆〉一曲,随着不同时辰,自然营造出色温转换的感官效果:凌晨晨曦的灰靛神秘、正午日光下的湛蓝艳丽以及傍晚余晖的金黄耀眼。同首音乐、同个地点,日夜晨昏的转移,便随之改变听者的心境与视觉世界。

连媒体影像技术中都难以完全掌握的“光”,圣桑却能以最单纯的动能旋律,自由地赋予光影无限的变化,这或许是圣桑真心地替水族馆里的鱼和其他水生物种,描写出回归自然的渴望吧?而我们,是否也该从日益混浊的海洋、空气与心境中,找寻一块最自然的净土,将最深刻的感动放回最真实的归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海军将一栋位于亚特兰大的水族馆,设计成海军的复健场所,受伤的军人和上千条美丽的鱼类、鲸豚遨游水中,透过戏水达到复健目的,一举两得。
  • 林宥嘉8月4号飞韩国参加第九届亚洲音乐节,演唱地点是正在丽水举办的2012年世界博览会的场馆开唱,林宥嘉在开唱前把握时间选了水族馆参观,一名贴身保镳跟随。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音乐】春王正月——净泉音乐原创
  • 从自然界到文化领域,我们的世界是如此包罗万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针引线,其中之一就是弦乐器,它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乐器听起来相当古雅,有些则令人心神向往,而有些则似乎能传达所有的情感。
  • 音乐:感恩创世主 ——净泉音乐原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