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声录

《蝴蝶夫人》

纸花伞下的蝴蝶梦
林鸿
font print 人气: 348
【字号】    
   标签: tags:

婆娑之洋、美丽之岛,临海城镇的故事皆起源于海,也孕育了许多民谣,一段段乐句将画面呈现在脑海;许多人或许一辈子只能从某一首歌揣摩一座遥远港町或异国的意象。

“以前长崎繁华的都市,黄昏日头若照爱人的门口,给人会心忧,给阮想彼时。初恋的纸花伞,摇来又摇去,秋秋桑,秋秋桑……”颜华1960年代的闽南语老歌《长崎蝴蝶姑娘》,当时传遍街巷老铺。许多年长听众未曾亲临长崎,但守候在收音机旁的他们,知道长崎花柳界曾有位艺妓──蝴蝶夫人,她的故事是如此沧桑、凄美。

《长崎蝴蝶姑娘》的闽南语歌词中:“爱人的门口”、“清清无船影”、“广阔的房间”代表每一次的花开花谢,都是蝴蝶夫人痴心等候曾驻守日本的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的归期。她坚信良人的承诺,殷盼重续曾在纸花伞下的点滴;但平克顿以轻浮的爱情观戏弄蝴蝶夫人,最后她选择以死殉情。她孤单地久候,换来的是浮沉的痴情与变调的悲情;她的生命犹如染红的樱花短歌,但亦为了爱而凋零、纷飞、长眠。

《长崎蝴蝶姑娘》翻唱自美空云雀1957年演唱的《长崎の蝶々さん》,其旋律也取自日本民谣《樱》(さくら),这是台湾和日本许多长辈共享的聆听历程。《长崎の蝶々さん》的典故来自普契尼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美好的一日》(Un bel dì vedremo)。

2011年日本NHK电视剧《蝴蝶小姐 ~ 最后的武士之女》(蝶々さん~最后の武士の娘~)的主题曲亦是村松崇继以《美好的一日》改编。低音管与竖笛接连奏出主旋律,并与管弦乐团营造出诲暗、虚无与华美的人间恋曲。

《美好的一日》横渡了语系与海洋的隔阂,将蝴蝶夫人的姿采异语同声地在各地回荡。无论是7月下旬在国家戏剧院体验感动与热泪交织的氛围;或是在客厅的收音机旁,缓缓阖上双眼,仔细听着昔日歌姬颜华与美空云雀的娓娓道来;这首不老之歌诉说着一则真挚的港埠往事,让女性的典范深植人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27日下午,神韵巡回艺术团在美中地区堪萨斯城的卡森中心第二场中场的时候,85岁的前西部电器(Western Electric)部门经理Ponte先生对记者表示他觉得观看神韵对他来说是非常独特的经历,他认为应该让所有人都能分享他这种经历。
  • 【大纪元8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曹姮东京19日专电)日本女星宫崎葵睽违3年再度挑战日剧,她将主演秋天播出的NHK周六特别剧“蝴蝶夫人”,让观众重温她的演技。
  • “蝴蝶夫人”是著名作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创作的,在艺术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歌剧。至今人们仍然为那个优雅美丽,痴情专注的蝴蝶夫人而感动。由此,酷爱艺术的Jun先生在大都会歌剧院著名歌剧导演梅拉诺(Fabrizio Merano)的赞赏中,开始经营这家“蝴蝶夫人”日式餐馆,三年来广受好评。
  • 旋律优美但故事却令人心碎的“蝴蝶夫人”,是普契尼脍炙人口的经典歌剧,7月25至30日在国家戏剧院,由国家交响乐团(NSO)音乐总监吕绍嘉领军乐团与澳洲歌剧团合作演出。
  • 国家交响乐团(NSO)25周年压轴歌剧“蝴蝶夫人”,自25日起在台北国家戏剧院登场,音乐总监吕绍嘉今天说,这是一出老少皆宜的歌剧,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音乐世界。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