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声录

在城市游走的夏日光影

林鸿
font print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是否因为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忙碌,而不经意忽略了大雨过后,路面的一滩倒影、公园河堤、小溪和湖泊的存在?对于周遭声音、空气与光影的微妙变化感到无趣麻木?身处在数位商品与声光刺激当道的年代,我特别喜欢观察夏至前后的城市光影变化,力求保有对周遭气味与声音的敏锐意识,也喜好以绘画、摄影捕捉城市间目光一瞥的永恒。

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在1905年创作的《映象》第一集中第一曲〈水中反光〉(Reflets dans l’eau)(该曲又称〈倒影〉),堪称描写水中物和光影之间暧昧关系的经典之作。当笔者听闻此曲,就仿佛是在城市或乡村溪畔漫步,目睹溪底暗流或降雨后水渍的景致;月光洒落在溪流上,水声咕噜;午夜下的倒影随着畅流晃荡,呈碎状残形,思睡在河床上,石块如晶体般闪耀夺目。此景不禁让人感受到波光幻影的生命力,也如沐晚风般享受那份丰沛的沁凉,借此滋润我们在夏日的烦躁思绪。

德布西〈水中反光〉所营造的的氛围也并非月光专属,日光下的水中倒影,更能细致道出水、光影与水中物共生相映的欢愉。旭日余晖下的水面,随着侧光与微风波动,眼前尽是永无休止的粼粼波光;而视线深处还是水的青蓝、暗绿与墨黑。云隙间留白的朦胧幻想,任凭我们填空。正午当下,水中泡沫如同云絮般漂浮、离散;绿苔、枯枝折射水面,与晴空相觑,仿若绮丽的生态结晶。

德布西在19世纪末,赋予键盘乐新颖的笔调和语法,也让音乐的视野突破了传统框架。德布西的作品向来乐如其人,钢琴谱上一点一斑的信息,都是属于他自己的品格与运动符号,如同在画布上挥洒万物的音乐色彩。NSO国家交响乐团将于9月陆续推出“世纪末法兰西系列”音乐会,时节也正逢入秋转凉之季,不妨透过一系列德布西轻妙、缥缈的乐曲,在年终将近前涤净心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德布西,法国作曲家。1862年8月22日生于小瓷器店主家庭。9岁开始学音乐。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学习期间,才华出众,曾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金。
  • 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大手笔邀请,全国知名NSO国家交响乐团,远从台北南下高雄,带来精湛演出!全团一百多人共同演奏的磅礡交响乐曲,在初秋星空下,让近万名高雄民众,感受到很不一样的古典之夜!
  • 继上次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之“欢乐颂”的精彩讲座,萧邦艺文图书馆再度邀请杜宛珊小姐于11月1日下午二时带领听众欣赏“德布西的版画”。
  • 德布西(Debussy,Claude)是20世纪法国印象派作曲家代表,他的作品以缺少逻辑编排和难以欣赏著称。11月1日下午两点,萧邦艺文图书馆邀请杜宛珊小姐再度莅临该馆,带领听众欣赏法国的印象派巨作“德布西的版画”。
  • NSO国家交响乐团是国内最具盛名音乐团队,附属于国立中正文化中心,23日晚间7点30分,于桃园县展演中心推出“贝多芬与李斯特之夜,国家交响乐团桃园音乐会”,带来贝多芬与李斯特两人名曲《贝多芬:第二号交响曲》、《李斯特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及《贝多芬:第八号交响曲》。此次演出为NSO国家交响乐团在桃园的首演,机会难得。
  • NSO国家交响乐团《浪漫俄罗斯之夜》音乐会,由NSO桂冠指挥根特.赫比希(Günther Herbig, conductor)以细腻、高贵的手法,引领两位优秀的桃园子弟:钢琴家陈世伟、小提琴家黄薏蓉,演绎横跨两个世纪音乐巨匠的经典作品, 12日晚间7点30分于中坜艺术馆音乐厅,共同迸发灿烂的音乐火花。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