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

丽山寓卢—— 张光宾书画展

周怡秀 报导
font print 人气: 4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2年06月04日讯】今年高龄98岁的台湾水墨艺坛耆老张光宾,六月起在凤甲美术馆精心策划下,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丽山寓卢—张光宾书画展》,书画艺术与空间概念结合,二者相得益彰,营造出现代又古雅的氛围。

张光宾先生字序贤、号于寰,1915年生于四川省达县。二十多岁进入重庆的国立艺专,师事傅抱石、李可染等前辈研习书画。1948年来台,后在海军任职文书,之后以国防部咨议官身份退役,再以五十五岁之龄进入故宫书画处。在故宫任职十九年期间,他发表数十篇中国艺术史重要论文,特别是元代书画史研究《元四大家》、《元朝书画史研究论集》、《元代绘画菁华》,以及《富春山居图》真伪悬案等论述,具有关键地位。对于厘清古代书画史的问题,通达之成就具有卓越贡献,被艺术史学家喻为“元代书画史活字典”。1987年以故宫研究员届龄退休,专心于书画创作。

张光宾先生画作。

他以其书画史家的身份书写书法,篆隶行草等体式均擅;作画则以笔墨挥洒,其点皴笔法的层次变化,独树一格。在艺术创作上的地位,荣获行政院文化奖、国家文艺奖之高度肯定。然而张光宾先生十分谦虚,认为同辈中自己画得不是最好,总自许:“书与画为终身事业,必须尽其在我,力争上乘,游心恬淡,顺乎自然。”

张光宾的小品画作,可看出他用笔的特色。

张光宾先生常以宿墨作画,使用小笔来画点,以点代皴,以焦墨渴笔的独特创作法,由排列的墨点再构成画面,形构了苍苍郁郁的造景轮廓。83岁起,他以“焦墨散点皴”方式作画;91岁左右,其风格为之一变,突破笔墨线条结构,再创“焦墨排点皴”的笔法。在笔墨堆叠之际,无需颜色缀饰,铺陈出层叠、厚实的幽远意境。

张光宾先生在开幕会上发表感言。

开幕现场嘉宾与张光宾合影,左起作曲家马水龙、凤甲美术馆创办人邱再兴先生、张光宾先生。

“丽山寓卢”是张光宾先生的书斋,位于内湖丽山街静巷。环顾寓卢空间,除藏书与字画外,别无他物,布置简约。张光宾先生治学严谨,却有和蔼的学者风范,淡定于“丽山寓卢”的简朴生活,让他持续不断的精进于书画创作,并时时关心于书画的推广。因而,他从养老金中拨款支持书画研讨会、成立奖学金提携后进学子、奖励晚辈创作,低调的种种义行,皆不愿张扬。

古典雅致的空间氛围。

展览现场。

此次在凤甲美术馆的展出,是以两种不同的形式作为展现;其一是以回归私密性的实践与互动模式,呈现出一个适合文人书画传统观赏和把玩方式的适调空间;其二是以当代艺术的语意,呈现出西方公众展示的概念。


张光宾老师的书画作品,因掺含着繁复与简约、抒情与理性的不同情调,就在这两种不同的概念中使书画、空间相得益彰。

古典雅致的空间氛围,属于黄盒子概念。

一部分空间属于营造意境的古典氛围,即“黄盒子”概念﹕将传统书画作品全然以古典的氛围来做为呈现,在展场中或卧、或坐、或站,让观众在场域中自在的调整感官与肢体,以低调简约为导引,带领观众进入文人书斋的情境。

以纯粹、明亮、中性为基调的白盒子概念展览空间,现代氛围也与画作十分协调。

另一部分属于当代的抽离意境—所谓的白盒子﹕以纯粹、明亮、中性的空间为基调,将所有相关于书画创作的意念与情境抽离开来。场域呈现的是一种疏离的状态,在空间中展示的挥笔点墨,让观赏者不再拘泥于作品的图像与寓意,而以一种全新的观赏角度来体验张光宾书画作品中的厚实笔法与简约力度。

展览讯息﹕

展期:2012年6月2日~7月1日
地点:凤甲美术馆 台北市北投区大业路166号11楼
主办单位: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

注:
“黄盒子”: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发起,为对应“白盒子”而提出的一系列当代艺术创作与展示计划,旨在探索一种中国式的展示空间与观看机制。
“白盒子”:是指西方现代艺术展览公共空间的模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是马雅古文明中心的瓜地马拉,独特的火山地形与雨林气候,孕育与众不同的文化,“秘境.图腾.印象”展将展出3名瓜国艺术家画作,其中又以瓜国国鸟凤尾绿咬鹃最具特色。
  • (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嘉义市兴安国小于5月11日办理庆祝母亲节系列活动--“母亲节也可以这样玩--母子连心 水墨分色活动”,由几位二年级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动手玩墨色,度过一个温馨又有趣味的母亲节。
  • (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静观--陈建发水墨画个展”101年5月30日起至6月17日止,于嘉义市立博物馆3楼艺术空间展出,共展出34幅,陈老师个人作品其细腻的变化气氛,倾向微观的力量铺陈,欢迎爱好艺文的嘉义市民莅临欣赏。
  • 位于纽约曼哈顿心脏地带的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开馆以来,坐拥1800件馆藏,一直是美术与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历经5年、斥资3.3亿美元整修与重新规划的博物馆终于修缮完毕,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不仅一楼标志性展厅焕然一新,更首次开放原为私人住所的二楼,并推出一系列崭新的展览、装置艺术与公共活动,并开放一座可容纳218人的全新音乐厅。
  • 艺术史家们对用“矫饰主义”(Mannerism)这个词做为绘画风格的名称有过许多争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前,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这名词来形容十六世纪时在意大利那些无法被归类的艺术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开创英国18世纪的黄金时代外,她的统治还标志着绘画、戏剧、诗歌和音乐等高品质艺术的兴起。安妮女王延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铭:“永远不变”(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体现她的使命就是恢复受法国和西班牙影响之前的英国的价值观与传统。
  • 透过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贡”(Bodegón)画作将这种仪式化的舒适氛围融入其中。
  •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