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别称雅趣】

手谈标昔美 坐隐逸前良

路圣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围棋起源于中国,《博物志》中有“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的记载,以此推算,迄今为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碁”,后来,有人根据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碁”。围棋的别名很多,并都有其来历。同时,围棋对纯洁人的性情也有很大作用,玄妙无穷。

称其为“黑白”、“乌鹭”,是因为围棋分黑、白两色,黑子似乌鸦,白子如鹭鸶。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路史后记》中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

帝前问教丹朱之术,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谓弈枰, 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丹朱由尧处学了围棋,果真有了长进。

唐元稹〈酬段丞与诸棋流见赠〉诗:“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北宋王安石〈棋〉诗:“战罢两奁收黑白。”宋词家王之道有〈蝶恋花〉:“玉子纹楸频较路。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黑白斑斑乌间鹭,明窗净几谁知处。逼剥声中人不语,见可知难,步武来还去,何日挂冠宫一亩,相从识取棋中趣。”

称其为“方圆”,因为围棋棋盘方形,棋子、棋盒为圆形。南朝梁武帝〈围棋赋〉云:“圆奁象天,方局法地。”《新唐书.李泌传》云:“方若棋局,圆若棋子。”

称其为“坐隐”、“坐稳”,是因为弈棋时,两人对坐,专心致志,诸事不闻不问,犹如隐居一般。《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中说,东晋名士王坦之把弈者正襟危坐、运神凝思时喜怒不形于色的那副神态,比作是僧人参禅入定,故称围棋为“坐隐”。

称其为“手谈”,是因为下棋时,双方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中说,东晋高僧支道林与“东山宰相”谢安等人相交甚笃,他常在枰边观战,见棋手交锋时缄口不语,手起棋落,意蕴其中,“共藏多少意,不语两相知”,遂称围棋为“手谈”。

称其为“烂柯”,是根据神话故事王质观仙人对弈,一局未终,所执的斧头柄已烂朽的事而起名。至今,“烂柯”一词不仅在国内围棋书刊上屡见不鲜,甚至在日本,也有高段棋手特意将烂柯两字书于扇面,用此馈赠海内外弈友。

称其为“河洛”,是因为围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网、 地图一般,也有人称它为“吴图”。

称其为“玉楸枰”,是因古代多用玉石做棋子,以楸木做棋盘,“枰”亦为棋盘之意。

称其为“忘忧”,是因为两人对弈时,思考集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忧愁。据《晋书.祖逖传》载:东晋名将祖逖的兄长祖纳嗜好下棋,他的好友王隐劝他说:“禹惜寸阴,不闻数棋。”祖纳指棋而言:“我亦忘忧耳!”

其它如 “略阵”、“围猎”、“坐藩”等等也都是围棋的别名。

围棋别名饶有趣味。然而,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明代才子解缙竟用以上的围棋别名,写成一首讽谏明成祖朱棣沉迷于围棋、疏于朝政的七律〈观弈棋〉:“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竞输赢。烂柯岁日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须修容。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