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时专栏:辛苦竞争不如创意垄断
【大纪元2012年04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刘菲编译报导)年轻时彼得‧蒂尔(Peter
Thiel)通过努力念书进入顶尖的斯坦福大学,之后他又挤进了斯坦福法学院,再后来,他争取到给联邦法官做书记员的职位。
蒂尔赢得了所有这些竞争,但是当他想争取成为最高法院法官的书记员时,他失败了。于是他另起炉灶,创建了美国最大的在线付款服务PayPal(贝宝)。
后来,他成为Facebook(脸书)和许多知名网站的最早期投资人。有人问他:“那么你是不是很高兴没有成为最高法院的书记员呢?”这个问题引起蒂尔的深思。而他已将思考的结果纳入他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的一门课程中。
他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我们往往会将“资本主义”与“竞争”这两个概念混淆。我们倾向于认为,谁最能“竞争”谁就能出人头地。在比赛谁更具竞争力时,我们有时会把“困难”和“价值”相混淆——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竞争越激烈代表越有价值。
事实上,蒂尔认为我们不必追求成为最好的竞争对手,而应该追求成为最好的“垄断家”。与其从众人中崭露头角不如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然后完全主宰之,利润空间更大,对社会的价值也往往更大。
需要明确的是,当蒂尔讲“垄断”时,他不是指用非法手段消除对手,而是指你的东西太有创意,以致你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市场、窍门和品牌。你的创意即是垄断,每个想要那种服务的人都要来找你……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他在讲课时指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可能性:资本主义产生的竞争精神,有时会抑制它所需要的创造力。
想想那些具有创意的人物的特征。他们不会跟着众人亦步亦趋,他们寻找的是地图上未开发的领域。有创意的人漫步在遥远的天际,捡拾被遗忘的传统,然后将边缘观点整合在一起重新推向主流。与其在人人皆知的轨道上跑得最快,有创意的人更愿意在无人知晓的荒野探索。
再想想强手们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它对他们思维的破坏。
首先,学生必须经过苛刻的、预先设计的各种考核才能脱颖而出。他们不是对某一学科培养兴趣,而是成为“专业学生”,在所有科目上获得好成绩,不论个人的喜好是什么。他们没有机会探索奇异的领域,而是必须审慎地分配时间,高效利用每个小时。
然后他们进入一个排名系统,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大学、课程和就业机会才是最好的。所有道路都指向最具竞争力的大学、银行和公司,也不管适不适合自己。
再后他们进到公司工作,唯一的目标就是击败竞争对手。竞争的诱惑力逐渐成为主宰并模糊了视线。这在政治中尤为常见。候选人带着真诚的希望,想改变现状而进入选举。但是一旦进入了选举,他们就忘了初衷。
他们和他们的工作人员全神贯注于如何击败对手,磨练胜人一筹的技巧。他们被一次次循环往复的媒体战所吞没,忘记了真诚和创新,完全变成了其所反对的人的写照,不再为选民所要求的变革服务,而成了机械的战术家,只想能赢过对手。
竞争中人们忽略了创造价值,竞技场或多或少破坏了创新精神。也许在体育和战争中不得不如此,但是在商业、政治和知识领域,我们不必局限在一个游戏中,你可以发明新的游戏。
我们生活在一个培养竞争技能的文化中,这些技能也是必要的:如纪律、严谨和可靠性,但是如果再加上“创意垄断家”的机灵、独立和挖掘被遗忘的传统的能力不是更好吗?
大家都担心美国是否能保持“竞争力”。但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命题。美国的未来很可能要靠美国人是否能成功的(创意)“垄断”所决定。
(责任编辑:肖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