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中国贴金师的美国牌楼梦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4月02日讯】【按】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苏州著名园林等处都留下贴金师刘兴夫妇劳作的印迹。来到美国后,费城中国城的牌楼、纽约布碌崙西方寺、华埠普照寺和佛德寺,孔子大厦的孔子像,孙中山铜像等,都因他们巧手和心血而熠熠生辉。而在纽约竖起华人的牌楼,则是他们最深切的期望。

走进纽约曼哈顿的哥伦布公园,会看到热热闹闹的娱乐人群以及高耸的孙中山先生铜像。铜像的下方,刻写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题词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中英文生平小传。这些题词和小传的刻字工整秀丽,在春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夺目。再仔细看会发现,字的表面贴着一层薄薄的金,这些金箔使这些字看起来熠熠生辉,炯炯有神。而为这些字做贴金“点睛”的是来自中国的巧匠刘兴和他的太太李裕瑢。

为古建筑披金挂银

中国的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中国神传文化基础之上,风格独特,内涵深厚,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东亚建筑的精髓是中国古建筑。而中国古建筑的特征之一是后期的手工艺操作和成型完善。其中贴金和彩绘是中国古建筑不可缺少的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

贴金就是将金箔贴在古建筑的必要部分,起到装饰和点睛的作用。从宫殿到园林,从寺庙佛像到楹联匾额,只要有古建筑的地方就能看到贴金师的杰作。经过贴金的古建筑看起来气势恢弘,堂皇富丽。看过的人会心生崇敬,忘却杂念。

刘兴由于对中国古建筑的深深热爱而选择了贴金行业,“选择这一行是因为这一行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中国古建筑内涵深厚,能深深打动人,我看古建筑的时候觉得建筑会和你说话,从建筑中散发出来的美感使你看过以后还想来看。”

20年来,刘兴、李裕瑢夫妇已为无数的中国古建筑披过金挂过银。北京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以及苏州的著名园林等处都留下了他们劳作的印迹。来到美国后,他们为费城中国城的牌楼贴过金。在纽约,所有的古建筑贴金制作几乎都出自于他们夫妇之手:布碌崙的西方寺、华埠的普照寺和佛德寺,孔子大厦的孔子像,孙中山铜像等等都经过他们的巧手和心血精心点制而成。


刘兴正在为华埠哥伦布公园内的孙中山铜像碑文贴金箔。(摄影:蔡溶/大纪元)


学艺艰难 从艺不苟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刘兴却是三十出头才开始学这门手艺的。因为贴金贴的都是24k的纯金,开始学手艺的时候不能直接贴金,因为一旦浪费代价太高了,所以开始都是拿铜箔学,而铜箔比金箔厚且硬,所以初贴的时候相当不易,常常磨得满手是血,刘兴靠着坚强的毅力坚持下来。

刘兴说,自古中国手艺活高绝而不外传,学艺的人要在跟随师傅的模仿教诲中自己琢磨和悟道。贴金看似容易,但真正操作相当复杂。因为金箔非常薄,贴的时候见不得一点风。一有风吹金箔就会废掉。所以不达到技术娴熟不能直接在室外操作。为不同的材料贴金要求的方法不尽相同。再加上贴金有许多道工序,如果贴金的技术学好了,打磨和磨平的手艺不到位也会把金箔废掉,因为贴的都是真金白银。所以从学艺到成手一般要三年的时间。

好的贴金手贴出来的作品平整光滑,亮丽诱人,因为贴的时候渗透着贴金者的专注和心血。不好的贴金手贴出来的活有多处漏金,缺乏整体感和美感。在具有凹凸面的贴金工艺上最能看出手艺的高下,如贴一朵小花,需要将花瓣花心里的缝隙都塞平,而花的形状却不规则,非常难贴。但经过刘兴手贴出的金花典雅高贵,栩栩如生。

在和古建筑的多年接触交融中,刘兴夫妇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深的仰敬和热爱,他们从古圣先贤和古代匠师那里学到了敬天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在为普照寺的佛像贴金过程中,他们做得更加细致。佛像身上的盔甲都是一个连一个的小窝,凹进去凸出来,他们夫妇俩一丝不苟,一个窝一个窝地做,贴完后光滑平整,看不出半点接口的痕迹。在为佛像贴金的过程中,他们也变得虔敬和虔诚,因为他们觉得佛本身就是金和光的化身,值得人们去崇拜和尊敬。

哥伦布公园的孙中山铜像因为后期的工期紧提前落座公园,他们只好在室外操作。因为金箔见不得风,所以整整半个月,他夫妇俩被罩在塑料膜里操作,有时爬梯登高,有时蹲伏,有时仰,有时跪,他们要以自己灵活的身躯和灵巧的双手适应他们所要贴的各种固定不变的物体。他们所作的一切委屈和变应就是为了给人们带来美的冲击和享受。他们要求自己做过的活虽然不能达到绝对完美,但要做到尽量完美。几年下来,当他们看到通过自己的手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时他们感到无比快乐。

期盼纽约竖起中华牌楼

2008年,费城中国城的牌楼因为年久失修而黯然失色。为此,经费城市官方同意,特意从中国调来七名能工巧匠,专为牌楼做翻新和“化妆”。这七名巧匠中有彩绘、有贴金、有木工、有瓦工、也有油工。经过这七名巧匠两个半月的精心雕琢,老旧的牌楼焕然一新,显示着中国城的富丽和恢弘,也显示着华人的凝聚和团结。居住在费城的中国人为有自己的地标建筑感到很自豪,化妆翻新后的牌楼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老外,不管是费城当地的还是外地到费城旅游的,有不少专程到中国城牌楼下拿起相机和牌楼合影。


刘兴和太太李裕瑢已为众多的中国古建筑披过金挂过银。图为翻新后的费城牌楼。(刘兴提供)


刘兴作为中国的贴金高手有幸参与了此工程。也正因为这次的整体参与,勾起了刘兴的纽约牌楼梦。在美国的华人以纽约为居多,纽约又是一个全球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但这座城市并没有华人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没有牌楼,没有显示中国文化的标志。外地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虽已到了纽约的华埠但并不明确知道。而有了牌楼会让外国人觉得这就是唐人街,这就是中国城,给人以规范和秩序的感觉。

刘兴认为中国古建筑太值得在美国弘扬了。单就牌楼来说,不用一根钉子,不用一个螺丝,都是接插件和榫子,用的都是木料。工艺上来说,单纯从牌楼沿边上的一个“翘”来说,其复杂和精美的程度就足以让其他建筑叹望。刘兴非常渴望能在美国的大都会——纽约,看到自己建造的牌楼,他甚至根据华埠街道的宽窄筹划出未来牌楼的承重支柱和双车轨道,他也一直在和国内的能工巧匠们保持着联系,他希望一旦施工需要,他们这个工程队能整体行动,让自己民族建筑文化的根也扎在美国华人生活的区域里。

但他知道,这项工程的前期不是他一个人的能力所及,需要多方的协调支持和艰苦努力。现在每当刘兴走在纽约的街头,眼睛看到和关注的都是带有金色的建筑和物件,他希望通过牌楼,中国的贴金技术能走向美国,走进西人的视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