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道德主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过程,春秋孔子集大成而形成后世的儒家学说。
仁义道德,是指人的本性“仁心”与“义理”,在不同层面、境界的体现方式和内涵,儒家学说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之本性和理性表现在个人、家庭,及国家的行为和状态的不同层面的论述,以诚心、正意而修身为基础的齐家、平天下实践和证实仁义道德之道路,奠定了基本做人的道理。
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之争论古来有之,从根本上讲历来的争论忽视了一个问题:孔子的生命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证悟仁义道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某一个道理的证悟也是由深入浅的过程,孔子某一时期的言论,只是孔子那一时期证悟道理的见证,而不是某一道理的终极。
因此,对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的认识,是后人自己证悟道理和个人境界的真实反映。
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是仁心与义理两个境界对同一事物和境遇的不同表现。以直报怨是义理范畴的内容,用现代人的说法:面对不公的情况,能当面说清的就当面说清,不背后搞名堂;当面说不清的就诉讼于法律。而人的“义理”基础就是公平公正,自古以来,那些行侠仗义者就是求得个人、民族之公平公正而两肋插刀者。
以德报怨是仁心范畴的内涵。仁心是发自内心的爱护和关心生命为基础的,当自己遭到不公境况的时候,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理解别人的痛苦,站在对方的立场而一笑泯恩仇,无怨无恨。这就是由义理主宰自己到仁心主宰自己的道德升华了。
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是仁义道德不同层面的内涵,一个人从以直报怨求得个人的公平公正到能够以德报怨,这是此人通过艰苦修炼达到心性容量的扩大,精神境界升华的结果,是人之本性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是恕道的内容之一及宽恕之道的升华。公平公正和对生命爱护和关心是仁义道德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真实状态与古人的精神状态之实质。
仁义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万灵之长的内涵与本能,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纯正的仁义道德,无论是体现在个人还是体现在民族之间的大仁大义,都是以性命相见、相托的所谓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者,如上古的三皇五帝及周公、孔子等等,他们内修道德而推己及物、恩泽后人之大仁者,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文天祥之大义者,遍布中国史书而存于中国人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华仁义道德的传承、实践与中华文明及中国人精神内涵的铸就者。
可想而知,在仁义道德之中国,靠谎言和暴力骗取政权的中共是无立足之地的,一个公平公正和互相友爱的社会,斗争哲学和阶级斗争完全就无用武之地,中共为自己的政治理念因此而不择手段的铲除之。
当马列中共能存身于中国时,失去仁义道德的中国,就被改造成一个没有公平公正,人与人之间也完全失去真诚、关心与爱护的社会了,这就是中国六十多年来历尽浩劫的结果与真实写照,也是我们眼前社会一切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根源。
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友爱,是人们共同的向往。但是,为什么现代的中国,很多文人学者盲目的反对仁义道德和中华文明?这是近百年在西学唯物和马列中共的摧残和洗脑下的产物,他们一面追求人权自由,一面却反对仁义,对仁义道德的内涵了解几乎为零,头脑简单的以一句“封建迷信”,就把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否认了,这种中国知识分子式的愚昧无知,反应出整体中国人的愚昧和没开化。
传统文化的复兴,从尊重祖先了解仁义道德之内涵开始,那是中国人人性与理性复苏之道路,也是个人教养与中国获得尊重及进入未来之必须,这就叫开启民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