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正:传神的“孰视之”

子正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2月26日讯】太史公演绎韩信受辱于胯下,仅用了六十字: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裤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而表现韩信受辱前后内心的挣扎和周围场景的戏剧性变化,仅用了十一个字:“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裤下,蒲伏。”

其中最传神和具丰富内涵的,乃三个字“孰视之”。

古字向来有通代的传统,“孰”与“熟”字应可通用。孰视,可作熟视,成语“熟视无睹”正取其意。用“熟”来表现长久看着,实在是传神啊。想想看,庄稼从播种到成熟需要多少时间呢,期间有多少人物、气候、土地和种子的交融递进呢!就算是做一顿饭,从准备到做熟需要多少条件的配合呢,需要多少时间的煎熬呢!

而“孰”,又是指代“谁”的意思,那么,韩信和地痞自然是孰其一,还有那围观者也是一干众孰。

于是,“孰视之”就烘托出一个场景:

一屠户的地痞儿子叉腰斜眼拦住韩信,高叫道:韩信,别看你长的又高又大,平日里人五人六的挎着刀剑装酷,其实,你就一胆小鬼!韩信不理待走,那地痞看到围观者越来越多,即刻亢奋起来,当众侮辱韩信道:别忙着走啊,你要是有胆,就杀了我;你要是没胆呢,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叉开双腿斜眼看着韩信。

韩信且怒且鄙的看着地痞,手把宝剑,须发皆张,再环视一众围观者,脸上阴晴不定,良久,松开剑柄,面沉如水,慢慢弯腰,从地痞胯下钻将过去。再慢慢起身,从容离去。地痞和围观者轰然大笑,以为韩信果真是个胆小鬼。

简单的熟视之三个字,从人物、环境、时间、内心冲突各个方面,将胯下之辱这一剧目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一,人物明写的是韩信和地痞,但,实际写了很多围观者。

其二,表演场所是屠宰市场周围,各色人等自然不少。

其三,韩信和地痞眼神交锋时间很长,长到像庄稼从播种到成熟了这么久。

其四,围观者都看着韩信和地痞,韩信和地痞对望着,还不时的观察着围观者的反应。

其五,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空间和时间中,韩信的内心翻腾过多少念头,地痞和围观者的内心是如何起伏变化着。

这样的场景,对于围观者而言,不过是看一场戏,但对于争斗双方则完全不同,那是脸面和气势的较量,是忍辱负重和匹夫之勇的权衡!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恁多人围观起哄,韩信就很容易选择:要么一顿老拳打倒地痞走人,要么赶快从其胯下钻过去走人,断不会折腾这么长时间,才选择从地痞胯下钻过去。

简单的三个字,不仅描写了热闹的场景和人物的冲突,更刻画了韩信内心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而这种复杂和漫长,是由围观的特殊场景、地痞的身份和韩信的心气共同造就的,展开来真是一场好戏。

而这三个字所表现的焦点,就是“大忍之心”。正因为韩信有此大忍之心,才能成就那边大的事业。而大忍,真是神传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由此不禁感叹:神传文化,果真传神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2年2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
  • 𫄨疵(zhǐ cī ),春秋时晋国人,善谋。时晋国四卿掌国,分别为智、韩、魏、赵四氏。𫄨疵为智伯(智瑶)谋士,献计削弱赵、魏、韩三家,从而使智氏一家独大。后智伯裹胁韩、魏共同攻击赵氏(赵襄子)。
  • 闲看繁花落 清心尘幻空 不闻春啼鸟 静定入道中
  • 李白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 似空还非空 抟抟行道中 涧水杳然去 无执天路通
  • 明朝时期,有师徒地师俩人,踏着山脉去寻访吉地,一直从陕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县,他们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无意间却又失于旅店主之手。后来,他们三家人竟然都能从这个吉穴分沾福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命运就在你手中!拥有这种奇特掌纹,富贵不用愁?天选之人有征兆,生日中蕴含着人生的秘密!《未解之谜》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