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教子重德行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101
【字号】    
   标签: tags:

范仲淹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熟读儒、道经典,并崇信佛法,官任参知政事。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家喻户晓的名句。

范仲淹治家甚严,教子有方。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在其教育下,四个儿子从小就都熟读经书,学有所成,为人正直。范家家风俭朴,乐善好施。

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到苏州往四川运麦子。回程,范纯仁碰见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亲丧,无钱运柩返乡,故停留于此。范纯仁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石曼卿,助其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因无法向父亲交差,所以久站于父亲身旁,没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问他:“你在苏州遇到朋友了吗?”范纯仁回答:“路过丹阳时,碰到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即说道:“为何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说:“我已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得对。

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他却不为子女留下钱财,而是全部用于扶危济困,把乐于助人之仁德传给子孙。

其长子范纯佑,十六岁随父防御西夏,屡立战功,是范仲淹的得力助手。次子范纯仁,后任宰相,在五十年为官生涯中,恪尽职守。三子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

受其父言传身教,他们都正义敢言,关爱百姓,以清正廉洁著称,俭朴的作风始终从未改变,把做官得来的俸禄,大多用在扩大父亲范仲淹创建的扶危济困的义庄上,自己与家人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古代家庭教育自始至终都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最高价值取向。为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其实,不管给其多少财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其重德向善,才是为子女长远打算。

因为德是做人最根本、最本质、最美好的东西,是一切福分的源泉,是留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寇准自幼丧父,全靠母亲织布维持家计。寇母常在深夜一边纺织一边教子读书。寇准不负母望,苦学成才,高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经身患重病。临终前,她将亲手绘制的一幅画交给老仆刘妈,要刘妈日后在寇准做官出现错误时交给儿子。
  • 唐朝监察御史李畬的母亲,为人清白正派,对于事理,有深刻的见识,对儿子的教育和管束,也十分严格。即便儿子已经当上高官,要求也是一丝不苟,公私分明。
  • 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家风、家教,注重对子女的德性培养,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向道、向善等理念正面引导,“重德修身”成为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 唐太宗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赐予太子李治,即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为君应当遵守的十二条准则。
  • 社交媒体Instagram上有一段可爱幼儿折叠衣服的视频,不仅收获数千万网友点阅,还引爆一场意想不到的网络激辩。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惊讶地发觉几乎每个在机场跟飞机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虽然我理解带着小孩旅行并在中途长时间的停留期间让他们保持尽兴的困难,但我不禁想,我们通过让他们过度使用屏幕时间,以此可能为孩子们制造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问题。
  • 在当今数位时代,无所不在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对这些产品过度依赖甚至上瘾、隐私权被侵犯、记忆力衰退等。现在连育儿专家都大声疾呼,不要让小孩过度沉溺于科技产品,不要让这些产品替你养育小孩。
  • 人们有时候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生气,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甚至引发冲突。而为人父母者对于孩子的生气,往往会感觉很棘手。现在,有专家分享了有效的解决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气时说一句短语,他们马上会镇定下来,无论他们年龄多大都是如此。
  • 众所皆知,听古典音乐有益身心健康,坊间也有出售一些专门供孕妇播放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最近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发现,让胎儿听古典音乐可以让他们的心率变得很平稳,可能有助于他们的发育。
  • 孩子总是爱拖延?家长可用4C原则陪伴孩子去累积正向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