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网
长篇纪实文学

末代贵族浮沉录(10)

第二章、人奶——原罪 (3~5)
曾国一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搬家以后把所有的书陈列在一间楼上的屋子里。那就算是我的“首间”书房吧!娘是我的启蒙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都是在这里教读、背诵的……

《曾氏族谱》也是这时候流览过的。也是娘经意的“传统教育”重要内容吧。记得娘把保存得很好用红绸包裹好的《曾氏族谱》认真的给我浏览。很庄重的一一解说:每一册的封面上都有一幅曾文正公曾国藩的画像。族谱上记载是――曾氏第七十代孙曾国藩……曾祖父是第七十四代孙,清朝正三品。娘还特别组织了我去现场参观访问曾祖父遗留的府第――钦赐大夫第。这也是娘经意的“传统教育”之一吧。

张献忠剿四川之后,湖广填四川,曾祖父来到四川富顺县黄镇铺(现属自贡市沿滩区的黄石镇),广置田地,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钦敕大夫弟”。一九四六年的暑假期间,我十五岁了。娘说你应该去瞻仰一下你“太公”(曾祖父)留下来的遗迹。那座府第比双牌坊(是自贡市的李氏贵族兄弟俩的两座“钦敕大夫第”。门前有石狮子和高大的牌坊。老百姓称之为上牌坊和下牌坊)加起来还要庞大还要辉煌。在清朝四品官以上才能称之为“士大夫”。视之为贵族。(大概相当于中央部级――四级以上的干部),正三品那是高官,当然被视之为贵族了。

我随十三叔曾有光――黄埔军校第十五期毕业生,抗日战争胜利后,十三叔是国军的一个营长,休整期间,因为争执便带一个连的兵去砸了当地的警察局,被送交军事法庭。六伯曾鲁当时已经是国民党的知名将军,六伯把十三叔“弄”了出来,送回到了故乡自贡市。一时无所事事。娘便叫十三叔(记得当时还单身)带着我、弟曾伦一、同学黄栋梁,一起结伴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带着对于老祖宗的崇敬心情专门去凭吊一番,而且小住过一些时日。

在那层峦叠嶂青山绿水的环绕之间,一迭迭巍峨殿堂式的建造。三重堂依山层迭,极为壮观。高大石柱之间拱形大门上斑驳的朱红色漆记录着那些远逝的悠悠岁月。两个巨大的石狮子还依然忠诚的守护着这永远开启着的大门。进得大门是一片有千平方米大小的石坝子,平坦的石板上面早已经堆累了一层层的苔癣,丛丛衰草装点着凄凉寂寞的庭院。庭院后方是高高大大的一座吊脚楼。楼上是宽大的戏台,“出将”、“入相”戏台的左右两廊、雕梁画栋向前延伸成口字形的吊脚楼台高踞在石坝子的四围。在这吊脚楼台的外面则是高大的围墙,灰色围墙一致向着两围向着山上延伸把这座庞大的高墙深院的府宅包围了起来。越过戏台得上一个台阶,那是中堂。祖宗的牌位供奉在正中的大堂屋里。两侧各有十来间书房,账房,客房之类是供管理,接待,应酬之类用途的处所。最后面一重占地面积最大。那是一个一个的小四合院,一个个小小的天井夹杂着一处处小小的花园,参差错落的庭台楼阁掩映在苍松滴翠,钟灵毓秀的山峦之间。巍峨殿堂背靠大山,群山间森林茂密,殿堂前方面临一大片良田,四外环绕着一条小溪潺潺而逝,给这一大片良田带来水利之便,在这条清澈见底的碧蓝篮的小溪里。群群鱼儿在悠悠水草间追逐嬉游,同学黄栋梁在这碧蓝蓝的小溪里教会了我游泳。虽然人去楼空,当年兴旺景象,依稀尚存……

几家佃户只住了宏大殿堂的小小一隅,大多房屋至少有一百多间都闲置在那里,已经多年无人居住。也无人过问,冷森森的高墙巨柱木钝钝的画栋雕梁使这座古老的城堡死气沉沉,实则已经成为了狐窟兔穴……触景生情,难免感慨唏嘘!这是曾祖父给我留下的辉煌和沧桑的模糊印迹。

──我也是上了族谱的,是曾氏第七十八代孙。

人格档案:

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从母亲的启蒙中潜移默化涵养着我的人性,塑造着我的人格,恢弘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涵养了我的童年,使得我的心灵与五千年的民族灵魂相涵接,使得我的性灵与五千年的人性陶冶相融汇,这种道德、情操、品格的如雨露般的沁润,像土地涵养幼苗的成长。使得我永世勿忘。终身受用无穷!这就是我所说的:我们这一代人“是喝人奶长成人的。人奶抚育我们人性、道德、善良、博爱、正义、抗争诸多美德……”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我们这一代人得天独厚的赐予!使得我们这一代人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的纽带!老而不死的这些人坚持着这种传承!虽九死其未悔!是人性复苏,人格恢弘的希望!(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能够忘却吗?活了不寻常的八十年悠悠岁月!轰轰烈烈,枪林弹雨,血流成河,饿殍盈野,爱恨情愁……中华民族的兴亡、抗争、颤栗、疯狂、欢乐、哭泣……这怎能忘却啊??
  • 作者以真实、生动、传奇的笔调,血的真实记叙了众多“遗老遗少”——“末代贵族”们在魔爪下,六十年间遭受的凌辱,无端的屈辱、非人的苦难、残酷的死亡、顽强的挣扎和柔韧的抗争!
  • 居委会的男女老少都奉命去了,这是最低层次的“民”,大多数面黄肌瘦,低粮食定量吊着命,衣衫不整,没精打采,比乞丐好不了多少,木讷得像排队买供应的老菜帮子,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 “秘密报告”,把史达林的诸般罪恶揭了底,毛泽东却下令在大陆“中国”瞒得严严实实。一切传媒“噤声”,“全国”草民被瞒得一无所知。
  • 后来知道许多人都哭了——许多知识分子、许多当官的,有的哭得很伤心,如丧考妣!现在想起来,对于曾经的那股哀伤,是人性的流露亦或是狗性的显现?
  • 亿万人这么多年挣扎于死亡、饥饿、贫困、屈辱啊!民不聊生啊!哇的一声我哭了起来!眼泪也涌流出来!我已经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毛泽东像前,一鞠躬下去,恰到时机的眼泪扑簌簌的流出来了......
  • 欢乐和悲伤从来都是生命交响曲的两个乐章!不可或缺的生命进行曲。
  • 娘只提出了一项要求,希望能分得祖父遗产中的“十大才子”书和线装书……娘特别看重的珍贵之物,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是分家中娘唯一舒心的事。
  • 在我头脑中却留下了一个神圣而又可怕的模糊概念――人身上的一块肉是可以剜下来奉献给亲人救命的圣药!但要在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庇护之下!但对于整个的人都可以吃--却不可思议,那应该是很遥远的几千年以前的洪荒野蛮时代,野蛮人的行径了!
  • 古人往往谦称自己儿子为犬子,而恭维别人的儿子为麟儿。两个校长的儿子,一个曾被称赞为天才,一个常被骂笨蛋,人生走向却令人唏嘘,这是为什么呢?来源于生活中的实例,引人深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