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预测最准 - 体育
【艺文荟粹】

由晚明人物绘画的发展谈到任伯年

沈以正
font print 人气: 140
【字号】    
   标签: tags:

一、

南北朝齐时的谢赫,是当时鉴赏的大家,他由佛画的创作理念中,归纳了人 物画品评的法则,六法的首条“气韵生动”,指人物内在的神气涵蕴于画面,而第二条的“骨法用笔”,我们可以分二个层次来解释。骨法依汉书中的说明,是指相法,人物的贵贫良贱,可由相法上判别,所以专工人物的大家,多少对相法略有涉猎。但“用笔”则指线条,所以骨法用笔二者合在一起时,应解作以线条 结合出衣着线形的结构。自古及今,人物绘画大都应用于政教,谢赫便曾道及:“图绘者,莫不明劝戒,着生沈,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唐画多见于寺壁,唐 人张彦远在所着的历代名画记一书中,忠实地记述当时长安、洛阳两京毕壁画之盛及名家创作状况,更开章明义地说明:“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就政治教育言,是“成教化”,就宗教艺术言,是“穷神变”,今天敦煌 遗留的辉煌文化遗产,甚至散落于山东、江苏、四川各地的汉代画像石(注一),将人类通往幽冥世界,通过想像表达了出来,在在都证实了人物画在政教上的功能。

壁画散见于寺庙和墓室,墓室是封闭的,但寺院壁画是画家技法的展览场, 不仅提供观赏,也是画家竞技的场所,所以重要的寺庙,无不擎资重币,邀名家一献身手,而名家也莫不战战兢兢,审慎构思,像顾恺之瓦棺寺的“维摩经 变”,直至五代跋异与张图及李罗汉的较技,都是相传脍炙人口的壁画故事(注 二)。

我们比古人幸幸,看到许多石窟和寺庙的壁画与石刻,如唐代李贤、永泰公 主、李重润等墓室壁画的重视,这许多了不起的先贤名手杰作,有的属原创品,有的则来自粉本,举个例来说,山西芮城的永乐宫道观寺壁,三清殿朝元图有泰 定二年作者马君祥与其长男马七等题记,而纯阳殿则至正十八年作者朱好古门人张敦礼的题记。说明壁画工作者世代相传,美术史上并没有记述他们是名家,但 就技法而论,线条的精确稳健,赋色的浑厚华美,并不逊色于知名的大家。永泰公主李仙蕙等墓大都建于中宗及睿宗(七○五~七一二)之间,画中人物刻画细致, 线条饱满流畅如行云流水,色彩淡雅明洁,蠡测再建墓道时雇名手为之。就宋代营建玉清昭应宫时征名手五百人,足证当时赖壁画为生者为数甚众。相传成都大 圣慈寺有室九十六院,宋时尚有唐壁画八千五百二十四间,佛一千二百八十五,菩萨一万四百八十八,梵释六十八,罗汉侍僧一千七百八十五,天王明王神将等 二百六十三尊,经变变相一百五十八图。画工自年幼习画入寺,汲至白发尚执笔画壁。敦煌壁画有画师率画工绘之,寺院以砖瓦木材结构,易毁于风雨兵 ,洞窟则易保存,使今日尚能目睹如敦煌群窟画壁之盛。唐宋壁画稿本源自名手,所以道释人物,衣纹骨法,简明自然,动、静、坐、卧,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实论其衣纹之肌理,自有其“法度”。吴道子出,将古人行笔的差细,一变而为奔放落磊如莼菜条,后人评之谓:“出新意于‘法度’外,寄妙理于豪放 中”大致来评;唐人纯遵服饰之转侧而取其简明,又尉迟乙僧取印度光影变幻,绵密而厚实,宋梁楷之释迦出山,及元陈用志之释迦出山,二者虽技法肌理有异,实从前人妙思中衍生而来。宋人画壁得力于“吴装”为多,“朝元仙杖”与“八十七神仙图卷”,约略可窥知当时画人遵从之楷模。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二、

宋代画人什九均出自画院,画院名家各有所长,精通人物者颇众。南宋刘、 李、马、夏所作人物,衣纹骨法尚精简,然悉得规矩,而梁楷以精擅人物传世,工写皆能,其“泼墨仙人”,简笔如“李白行吟”,与他习禅嗜酒相关,兴到意存时信笔涂墨,去形式而得其精神,使人物绘画继承石恪后步上极简的面貌,进而影响牧谿及因陀罗等的“禅画”,一如苏东坡所言士人作画,取其意气所到,是人物画另一格局。画虽精简,骨法的理路自有其规矩。举元代颜辉作品为例,颜氏描法主线粗而时见顿挫,后人以“枣核描”名之,然副线细劲,骨法理路自廓然清明。赵孟頫在元人绘画中居领导地位,人物师李公麟李氏以白描法知名于画坛,白描精到处连淡墨傅染皆可省略,骨法的结构便更形重要,观所画的 五马图卷,笔法的转侧运行,将虚实、刚柔、曲直处理得如行云流水,推许他为 唐宋人物的总结,应不为过。赵孟頫擅人物鞍马,人物能 脱宋院体画的格局直追唐人,传世作品“红衣天竺僧”衣纹骨法变化单纯而贵有古意,线条循躯干向 转折处集中,腹下部分紧缩,与汉画像石的紧缩上部恰好相反,古趣相同。元人中刘贯道、王振鹏均在朝任官,以人物与界画知名,描法如铁线、琴弦,毕竟不脱院画巢臼,大致可分辨文人画与院画体分别发展的途向。


宋,李公麟(五马图)(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元,永乐宫壁画 (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元,赵孟頫(红衣天竺僧)(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三、

明初工谨的画法至明中期受意写观念的影响有了反动的发展。吴伟、杜堇、 郭诩由原本线条的端穆一变而为狂怪,禅宗画的意写不失古拙,狂怪则钉头鼠尾,纵笔为之,虽依骨法原则却纵情挥扫,顿折屈曲故示刻划。唐寅与仇英均师 周臣,仇英因遍临宋画比周臣更见法度,唐寅天分高,人物造型高古,意写时线 条曲屈清趣,肆意转折中仍可领其受狂怪一脉的理念。明晚期却出了若干人物 的大家。曾鲸以肖像见长,衣纹自然中规中矩。丁云鹏、李士达和吴彬等,都留 下了不起的画迹。西方人推崇他们为“变形主义”,“变形”一词,广及全图的结构与造型,理路与思想都超迈了古人。

明代中期,除吴伟一派的肆野狂怪外,孙隆的和色破墨,号清狂的郭诩,自 号痴翁的史忠(本名为徐端本),号古狂的杜菫及至较晚的青藤道士徐渭,都以极具个性的创作观肆意挥洒,痴狂、疯、颠,由率意狂怪的脱俗行为,转为绘画的 风格。徐渭可谓集其大成的代表,对人生以嘻笑怒骂的态度,倾注于绘画上,产生了大泼墨的纵意笔法,尤其当时使用吸水饱和纸张的出现,将墨的变化推到了 极致,气势狂畅,与文徵明学生陈淳并称“青藤、白阳”,有了中晚期这批画家的独特异行,造成了晚明变形的成果。


明,吴彬(罗汉)(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明,郭诩 (东山携妓)(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四、

“变形主义”是西方人研究的成果,重心人物,由吴彬到陈洪绶,其发展 的渊源,和西方绘画的输入还脱不了关系。约当明朝万历到天启年间,利玛窦于1587年入南京设立教堂。教堂中悬挂圣母像。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言及:“所画天 主乃一小儿,一妇人抱之曰天母,画以铜为帧而涂五彩于上,其貌如生,身与臂手俨然隐起帧上,脸之凹凸处正视与生人不殊。”西方阴阳画法的输入对当时旅 居南京的画家无疑产生某种思考与震撼。曾鲸一派的写像人物重视面部的阴影,顿觉栩栩如生,而吴彬等人直觉地对传统画法提出了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三远法 的透视观主观地予以新的诠释,精敛地重新组合自然,像他现存于故宫的“岁华纪胜册”中,明显地见到了月光与倒影。代表了当时画家的求新求变。李士达论 山水有“五美”:“苍、逸、奇、圆、韵”奇与逸对古人已是突破,他的圆,作为创作内涵的表征,山石、松林、人物,甚至整个的宇宙都以圆为追求的极致。丁云鹏的作品分别见与粗犷和细腻古穆两种风格,董其昌誉他为“毫生堂”,高古如春蚕吐丝般循环往复的线条中,虽承继了古人的精神,在全图造境上,与吴 彬、李士达却相互呼应。随时代的变迁,画家都会重新思考对传统技法的省思,这是黑格尔哲学观所谓的正、反、合,建立自我风格,便要对前人批判。吴派的 文、沈画风,董其昌创导水墨,便是对文徵明一派“枯寂”的反动。董氏的造型也不落前人巢臼,所以他对“师古”虽力主传承,开了清初四王画风的先声,但 他的表达观,和变形的画家们仍是相互呼应的。

五、

变形画法的集大成者,应为均长于人物绘画的“南陈北崔”,崔子忠殉难于 明亡,作品流传不多,颇为后人所重。他作品的特色,(一)人物清丽脱俗,线条屈曲清趣。(二)重视光影,人物的衣着,每分明暗。(三)主观处理自然。林木不刻意于枝桠的变化,山石也不求其前后明暗,整片地安排于画面中,的确达到了“删拨大要”的精神。笔笔由传统中来,造型却处处摈弃传统,面目为之一新。吴彬作品中夸张了传统,若干构思出人意表,崔子忠则将外物用自我意念重组,创造新的自然活泼地给与自然新的生命。

变形主义集大成者为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曾从蓝瑛为师,而师长均 为他的天分敬佩不已。他四十余岁艺事已达颠峰,曾为崇祯所重,遍临历代帝王图像,然因政治观念不合而求去。明亡后一度在山中为僧,号“悔迟”,后返绍 兴,作画为生。虽未能享高寿,却留下为数颇多的作品。他作人物,线条古拙,造型奇突,山石林木桔屈多节。工花鸟,如画莲塘,荷叶作平视与俯视不同的视点,作人物的衣折,或极简炼,又极繁褥,如同演奏音乐,平缓中突然陡起,高山流水,仿佛目不应暇。他书法造诣高,文才颇深,最主要的是他留下了若干如“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画作品。后人欲摹前贤佳作,奈何都在收藏家 手中,如仇英得入项子京家,遍临古画,技艺大进(注三)。徐悲鸿出生穷困,能有机会抵宜兴市肆,最佳的机会便是入裱画铺背临。版画流传较广,数量较多,是摹习的好对象,陈洪绶作品广泛影响清初画坛而直至清末,原因即在此。


明,崔子忠 (云林洗桐)(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明,陈洪绶(调梅图局部)(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六、

沪上三任,为变形主义做了终结。三任指任熊、任薰、任伯年。任颐伯年, 被誉为旷世大家实当之无愧。开其契机的是任熊、任薰二兄弟。任熊居上海、精山水、人物,人物师老莲,高古沈穆,渗以海上惯用之重彩,有别于改琦和费晓 楼等画法,而任薰宗之,朴拙而少灵动。任伯年幼年受父亲任淞云督导,可能1872至77年间在土山湾学过西画素描,所以晚年人物衣折处,可明显看出黑白相 生的阴影。伯年初到上海,举目无亲,遂仿任渭长、阜长作品求售,相值后爱惜他的才气,命投苏州任薰门下习技,尽得二任诀要而青出于蓝。任伯年精写像, 所以人物作品写像画占有的份量甚重。初至上海以渭长之“老莲体”在古香室画扇面,焦墨勾骨,赋色浓厚。日后钉头的勾法见收敛,渗和了较缓穆的游线描 法,由工丽转变而为奔逸率意,形成了自我的风格,这是简 地叙述了他一生的转变。


清,任熊(麻姑献寿)(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七、

大千先生习画人物,早期亦对陈老莲非常重视其高古的格调,沪上三任发挥了“老莲体”的特色,由任伯年早年师费晓楼,后渗以华喦,在在说明了上海画派中人物画发展的趋向。任伯年画法中伟岸的躯干,钉头而纵长尖利的线条,林木结构上刻意主观丛生成簇的林木枝叶,发挥了“老莲体”的特色。但他属天分极高的画家,兴到趣来,数件作品挥毫立就。工笔中亦有意趣,古穆中又多流畅,这是他远胜其他诸家的缘由。他作人物发明了“套笔”法,以线勾出衣纹明亮处,再于阴暗处重复数笔,暗处以淡墨渍染,明暗相生,产生衣折的立体。套笔画法颇难,任伯年率意为之,暗面线条旁多 留白(或以白粉醒出),今天大陆精画人物者为数甚众,名家如戴敦邦、范曾等都崇尚掌握其意趣,看到若干师法他们的画人,不了解套笔的诀要,任意勾去,错误百出说明了师任氏用笔,实非易事。

任伯年作画虽然掌握了老莲体的精神,在构图的表达意念上,仍不免受到传统体裁要求的束缚,他毕竟属于海上画派的一份子,海上画派较扬州画派的不同,扬州诸家以文人观点入画,取其“意气所到”,与诗文相配合,对世俗较多批判和隐喻。任伯年除传神画外,什九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题句重复使用,甚至仅落年款,这与他早年失学,便不能逾越仇英的圈子。但上述并不陨越任伯年 的成就,除古拙意存画中外,最难得是他的神韵,眼神与动态契合,不依规矩,神采奕奕,跃然纸上,益以衣纹勾勒的生动多变,这种天分,使他成为不世的大师,实当之无愧。 郎世宁氏应康熙对西方水彩画法的重视,于1715年来华,而王致诚、贺清泰等继续为推行西教络绎前来,他们的写像功力,对清院画贡献颇大,朝野虽皆 重视,却因画坛重视文人画始终轻鄙写真,未能产生极大影响,所以与变形主义的观念无法相承相应。反倒在海上画派中,因由版画中上窥明末绘画,任熊追思 命笔,纵放异彩,也同时留下“列仙酒牌”、“高士传”等木刻画谱,是与陈洪绶所绘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等相互媲美。这些刻本不仅 在版画史中地位重要,更是后学的最佳范本。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曾在傅抱石监印下翻刻,每套售价达四千人民币,大陆亦大量重印各类版画,对研究推广颇多贡献。

近二十年来,大陆流行“新文人画”,内容仍守传统,表达重视夸张,虽未必题诗词,以文句述说创作精神。直到今天,画坛仍普遍重视,如说这是变形主义的现代化,也颇恰当。可见自吴彬、崔子忠、陈洪绶等开其端,扬州八怪遥遥呼应,三任与虚谷等共映余辉,清代四王吴恽甚至日后的海上画派,都如政治除五毒般腰斩了,求新求变的观念,与抽象的国际观却相承相应。研究美术史诸家,再度呼吁重视这段历史的发展,也正是对绘画有新的认知。

目前以西方素描为基础的写生人物,广受画界重视,中西交融的技法,替代了人物线条之美,叙述这段发展的历史,回顾过去,瞻望未来,还是值得省思的。


清,任伯年 (蕉荫纳凉)(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清,任伯年(麻姑献寿图)(图片:艺文荟粹提供)

【注一】指东汉迄魏晋的石刻博石或以模压成的汉砖,内容以日常生活、烈士孝 子、神仙故事为主。
【注二】五代名画补遗中,记述洛阳广爱寺及福光寺画壁中跋异与张图及李罗汉 在寺壁较技的故事。
【注三】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家资富饶,广搜法书名画,储藏之丰,甲于江南。@

文章图片提供:艺文荟粹杂志(第六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康俐雯╱台北报导  前辈画家林玉山日前因发烧住进台大医院,后发现肝有肿瘤且扩散压迫到身体其他部位而产生黄疸,陷入昏迷,昨天早上七点离开人世,享年九十八岁。其公子、现任国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林柏亭指出,父亲一生提倡写生,鼓励绘画者了解描写的对象发挥自我创作风格,对他影响深远。
  • 40岁的身心障碍画家许义麟,自幼染病导致四肢变形,24岁才进入学校就读,他昨天用唯一可移动的两根左脚脚趾,夹着毛笔现场挥毫画出一幅水墨画,获得满堂掌声与赞叹。伊甸基金会呼吁,身心障碍者“只要机会,不要同情”,请社会大众踊跃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身心障碍者自力更生。
  • 〈大纪元记者陈秀媛台湾基隆报导〉基隆市政府前秘书陆文毅现代水墨“自然多变化”个展,5日下午在市府艺廊开展,市长张通荣、议长黄景泰、社大校长杜中环及多位市府员工皆出席开幕茶会。
  • 〈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2月27日止,于新北市艺文中心艺廊展出“陌生‧墨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日间硕士班97级班展”,将展出12位同学的水墨、书法与篆刻作品近60余件,欢迎喜爱艺术创作的民众前往观赏!
  • 建国科技大学年度特展,即日起至6月1日止,于校内美术馆展出国宝级李毂摩老师水墨作品展,馆内安排最具代表性的69件作品开放社区民众欣赏。校方表示,李老师散发淡素养性的文人风采,除了致力于艺术创作外,平日积极参与地方文史工作,这次创作展除了让全校师生提升艺术视野外,也可促进社区的人文发展,欢迎民众进入建国科大,欣赏李毂摩老师的风采与佳作。
  • 在银行界工作20载的吴琼娟,因被水墨画感动而与艺术结缘,直到5 年前退休才投入绘画创作。当过事业女强人、2 个女儿的妈,现在的吴琼娟做自己,也从艺术中找到人生价值。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斯皮诺拉对敌军的武艺充满敬佩,遂允许荷兰军队如阅兵游行一般地撤出布雷达——他们手持武器,鼓声震天,旗帜飘扬;他也严禁部下对败军幸灾乐祸。当尤斯蒂努斯以传统方式向他走来示降时,斯皮诺拉下马与他平等相见。两人一见面,斯皮诺拉便对这位荷兰指挥官及其部队大加赞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