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线上赌博平台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
教材教案

文化课教材(高级):因噎废食

【原文】

家无怒笞(1),则竖子(2)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3),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4)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夫有以饐死(5)者,欲禁天下之食,悖(6);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

【批注】

(1)笞:音吃,用鞭或竹板打人。

(2)竖子:此指小孩。

(3)诛伐:声讨、讨伐。

(4)偃:音眼,停止、废止。

(5)饐死:因食物阻塞咽喉窒息而亡。饐,同“噎”,音耶。

(6)悖:音贝,荒谬、不合理。

【故事阐述】

在家中父母如果从不鞭打孩子,孩子的顽劣叛逆就无法禁止;国家如果没有刑罚,百姓间的相互冲突就无法禁止;天子如果不行讨伐,诸侯间的暴力相争就无法禁止。所以家庭、国家及天子规定的一些必要的惩处是不能废止的,但要技巧的运用。

因此,自古圣明的君王就应拥有除暴救民的军队,而非废除军队。如果有人吃饭时噎死了,就禁止天下百姓吃东西,这是荒谬的事;有人坐船时被淹死了,就禁止天下百姓坐船,这也是荒谬的事;如果因为曾有君王用兵而丧失国家,就想废除天下的军队,这一样是荒谬的事。所以,军队是不可以废止的,它就像水火一样,运用适当就是福气,运用不当便成祸害。

后来,人们就从这里演变出“因噎废食”这句成语,用来比喻曾出过差错后,为了不再出错,应该去做的事也不做了。

【讨论】

(1)当做错事父母处罚你时,你心里怎么想?如果你不认同父母对你的处罚,你会怎么做?

(2)有人因为学游泳呛到水后,从此害怕就不愿意再学游泳了,请举一个你有过的类似经验。请问你是想办法去克服或是放弃呢?请说说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出门遇到坏人,就禁止让他出去,未免太因噎废食了。

例:害怕停电而不敢搭电梯,简直就是因噎废食。

【相似成语】

矫枉过正

【课后时间】

请完成下面的成语接龙︰

因噎废食→食( )不化→化( )为明→明( )见性→性( )相近

参考答案︰

因噎废食→食(古)不化→化(暗)为明→明(心)见性→性(情)相近

--转载自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