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05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报导) 近来频于国际上夺得各式大奖等成就,大多来自技职体系学生,但台湾教育依然被传统士大夫观念所缚,以分数及学历为出人头地依归;这种状况其实是建立在大家“共错结构”上,政策不断讨好家长,学校拼升格,家长观念不变,技职教育难以发挥真正的适性功能。
亚都丽致总裁严长寿,日前出书谈及对台湾教育的观察;学院风格主导了职业教育生态,忧心台湾未来找不到基础技术人力;技职校院不断拼升格学院、科大,又聘请无实务经验的博士进入技职体系,反而弱化“实务”强项,造成技职体系混淆。
有许多学生到高中时,才发现技职体系似乎更适合自己,很大一部分来自义务教育时,老师或家长对于高中职的迷思,认为技职教育为“次等教育、第二国道”既然有能力上大学,就不要选择技职这条路。
目前就读高雄餐旅学院的黄奕宣,从国二起就爱做蛋糕,因为家人期望选择就读明星高中,但学业压力让她变得不快乐,之后花了一个月时间说服家人,于是重新考进台中高农食品科。
最后凭着对蛋糕的热忱与努力,获得2009年香港婚宴蛋糕装饰银牌、2010荣获FHA结婚蛋糕金牌,主评审更以“无可挑剔”加注评语,让她更加坚定自己所选择,也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技职与普通大学可互跨领域
树德科技大学校长朱元祥表示,高中职体制虽然很早分野,但是到大学部分还是可以互跨领域,以学生角度来看,有些学生性向可能后来才有明显发展;所以只要考取联招分数,就可从高职跨一般大学,高中生也可以跨技职院校,让学生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他谈到,中国人对士大夫的观念已有几千年的包袱,总希望子女要考上好大学,但发现有些家长逐渐认同技职教育,是因为发现未来在就业上较容易,也接近职场,大学毕业生只是理论性比较多,实务性较少,彼此属性不同而已。何种较适合其实见仁见智。
教育部也指出,不少高职生拚命补习插大,反而扭曲了原本的技职教育,所以才会逐渐放宽升学的管道,也坦承升格后的技职院校和科技大学,的确存在实作与理论无法并重的问题。
随着台湾产业升级,与因应时代变迁,许多科技大学校长认为,技职体系的学生必须实务和学养并俱。
对此,岭东科技大学校长陈振贵指出,一般技职体系为了升科大,的确纷纷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助理教授,但在另一方面也聘请有业界实务经验老师,两部分同时并进,希望招聘到既有博士学位,又有2年以上实务经验、有证照的老师,这也是各校正在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