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音乐

世界顶级音乐比赛 中国选手入围

【大纪元2011年04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文轩比利时报导)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大赛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尊为是全世界最负盛名、最有权威也是难度系数最高的音乐比赛之一。正因为如此,这个比赛如同音乐界具有最高冠冕的圣地,得到了世界音乐爱好者顶礼膜拜式的尊崇。

比赛通常在布鲁塞尔举行,涉及小提琴(1951年起)、钢琴(1952年起)、创作(1953年起)和声乐(1988年起)四个方面。表演类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创作比赛通常在乐器类比赛前举行。

今年举行的是声乐比赛,入围的98名选手分别来自26个国家。来自大陆的Zijiang Dong是入围的两名男低音之一;另一位来自台湾的Hung Yu-Ching将和其他62名入围的女高音一较高下。

音乐比赛的由来

活跃在上世纪中叶的音乐舞台上,被誉为“小提琴之王”的比利时小提琴家俄仁•伊萨依(Eug□ne Ysaÿe),一直想为音乐界的年轻俊才提供一个全面展示他们才能的机会,但是心愿尚未达成便抱憾而去。伊萨依的好友和赞助者——惜才的比利时皇后伊丽莎白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家,依照他的愿望于1937年设立了这个音乐比赛。

伊萨依的盛名和比利时皇室的威望(阿尔伯特国王和妻子伊丽莎白皇后被认作是一战的英雄),让这个音乐比赛一开始就吸引了大批音乐才子趋之若鹜。但比赛顺利进行了两年之后,却因为二战和几宗皇室丑闻销声匿迹了十多年,直到1951年才又登上世界舞台。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这个音乐竞赛开始以其赞助者——伊丽莎白皇后的名字命名。

参赛者必须要学习一首专门为了这个比赛而创作的乐曲,这首曲目通常是创作类比赛的头名状元,通常参赛者还被要求表演一首比利时作曲家的作品。从1963年至1980年,布鲁塞尔音乐学院的马塞尔•普特(Marcel Poot)一直担任评审团的主席,通常他也会专门为比赛创作一些作品,这些作品被用作参赛者的必须表演曲目。

史上的华人获奖者

曾获得最高荣誉的华人是来自台湾的陈锐(Chen Ray),于2009年获得小提琴类第一名。

来自重庆的沈文裕,17岁那年(2003),获得了钢琴比赛的第二名。

出生于音乐世家,来自成都的胡坤,1985年获得小提琴赛第四名。

同样来自成都的冯宁(音译),2001年获得小提琴第五名,当时仅20岁。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音乐家们近年来成绩不斐,2009年和2010年的作曲最高奖均被韩国作曲家摘走,今年的入围者高达23人,超过东道主比利时,位居各国参赛人数榜首。